一般来说,经历过贬官还能名垂青史的人,都是特别有故事的人。有的人不一定在他的文章中详细去讲自己的故事,但我从他的字里行间分明能感受到一种厚积薄发的力量。那里面有对家国的忧思和担当,也有对人生苦难的豁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当读到此时,我都会忍不住去思考自己的生活态度,正是那些贬官写的经典文章,让我对人生不再感到迷茫。
对于自古以来做官的文人来说,贬谪是常有的事。苦难最见于被贬谪的时候,但也正因为那些浮沉和起落,他们的人生格局才被一步步放大,他们写出的文章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他们中的杰出者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贡献难以估量,是他们一次次创造出中国文学艺术的辉煌。
白居易当年被贬为江州司马,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于是写出了《琵琶行》,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百年来不知引起了多少人的共鸣。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人遭贬他乡得见落难知己,这未尝不是人生一大幸事。
范仲淹的被贬也是非常有名的。在漫长的为官生涯中,他始终关心时政,公而忘私。由于他直言敢为,曾在八九年时间里三次被贬。据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记载,范仲淹三次被贬,每贬一次,时人称“光”(光耀)一次,第一次称为“极光”,第二次称为“愈光”,第三次称为“尤光”。家喻户晓的《岳阳楼记》就是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贬居邓州时的作品,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同时,这篇文章也是对被贬战友滕子京的鼓励和安慰。
说到贬官与文章的话题,说到在贬官之后如何实现另一种人生的飞跃,说到底还是不得不说苏东坡。苏东坡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以极其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凡物在他而言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他在被贬黄州期间,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他还在工作之余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以种田来丰富生活。“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到:中国历史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的不错。确实如此,贬官首先都做过不错的官职,多数都是进士出身,具有较深的文学修养。他们的人生一般都是大起大落,使得他们更接地气、更讲感情。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因为被贬之后寂寞的时候多,有充足的时间写出精品。贬官文化也因此启迪着我们,寂寞是出成果的重要条件,大师们都是在大寂寞、大孤独中修炼而成的。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时贬官流传至今的文章让我不禁又一次陷入深思,在时下爆炸式的文字增长中,有多少文章能经得起大浪淘沙发人深省,又有多少能够脍炙人口传为佳话?(洛南县保安镇政府 胡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