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洛南 > 文化洛南 > 正文
洛源,鲜为人知的红色热土!
时间:2011-09-20 08:39 来源:本站 作者:刘民

 

伊洛河的发源地——洛源,是一块鲜为人知的红色热土。革命战争年代是屯兵养马、从事革命活动的理想场所,而如今又是特色产业凸显、富有特色的好地方。
在洛源镇的北部,巍峨险峻的大秦岭东西横隔,由西向东翻越其岭,依次有山间路径和蓝田、渭南(现临渭区)、华县相通。在洛源镇的南部,莽岭山系绵延起伏,向南向东翻山趟河,可达商县(今商州区)和洛南县城等地,是五县(区)交界之地,且距上述五县(区)距离均在100多华里以上,可守可攻可退,回旋余地大。加之秦蟒环绕,河谷相间,盛产玉米、土豆、大豆,洋麦、荞麦等杂粮,水源充足,所以,从1928年至1950年都是中共党组织和红军、解放军活动的理想之地。
1928年5月上旬,陕西省委决策领导,在渭(南)华(县)地区举行了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渭华起义,遭到冯玉祥部及渭华地区反动民团的疯狂镇压,因寡不敌众,起义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300多人在总司唐澍、军委主席刘志丹率领下,于6月25日经涧峪翻越秦岭退驻洛源街(时称两岔河),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部驻“致和昌”商号。为互相策应,令赵雅生第一大队100多人驻防保安街。
革命军在洛源街老爷庙、药王庙内设立临时医院,及时救治渭华起义40多名受伤人员,唐澍、刘志丹等亲自慰问伤员,并给每人一只鸡、一包点心、三块银元。在街东戏楼上召开了追悼起义死难者烈士大会,唐澍在大会上满怀激情的追思遇难者,鼓励大家与反动派要继续血战到底。此后,西北工农革命军洛源、保安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在洛源一带带领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处决了洛源街地皮、保安街奸淫妇女的坏和尚;以总司令唐澍的名义发布告、张贴“打到冯玉祥,十年不纳粮”、“军民团结起来,打到土豪劣绅”等标语;举行军民联欢大会,结合民众苦难,编演了《拉兵》、《要粮》等剧目,教育战士、群众认清反对者本质,坚定跟共产党走的信心。
7月1日,李虎臣部之方少海、丁增华等四个残旅瓦子坪陈彦策民团配合下,向驻防保安街的第一大队进攻。赵雅生急电总司令部火速增援。因侦查有误,将敌七八百人误判为百余人,工农革命军据此决定由总司唐澍率100多人疾驰保安救援。黎黎明赶到保安西之雷家院,敌人早已占据四面有利地形,设下口袋阵,居高临下压来,枪声密集,弹如雨飞,虽经总司唐澍等猛烈反击,终因力量悬殊,地形不利于我军,唐澍壮烈牺牲。驻防洛源街的西北工农革命军总部及200多人得知保安战况,又发现洛源街东南山上有人影移动后,急令部队绑担架抬上伤病员,向西转移,经老庄、涧坪村,在蓝田张家坪与许权中、杨晓初会合。
1933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刘志丹、王世泰等人(汪峰在张家坪战斗中负伤离队)领导下,从耀县照金挥师南下,在洛南、蓝田、华县交界的秦岭深山与敌周旋,开展隐蔽斗争。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情谊。二十六军先后在涧坪、华岔、华台子、龙凤山、蒋沟、扬坪、黑章等地洛源的多半以上村庄和区域活动。部队每到一处就刷写标语、给群众演讲、和群众拉家常,说明红军的性质和任务,进行革命宣传,晚上则露宿秦岭上。群众则给红军烧水做饭,送烧饼、锅盔、豆腐干、杨麦面馍、包谷湖汤、草鞋等让红军食用。三个多月,军民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情谊,保存了革命火种,锤炼了部队意志。8月下旬,部队沿秦岭西移,经箭峪在渭华地下党掩护下化装分散,于10月4日胜利返回照金根据地,投入了新的战斗。
洛源是鄂豫陕、豫鄂陕、豫陕鄂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4年12月,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省委率领下长征进入洛南,决定改鄂豫皖省委为鄂豫陕省委、创建在陕南创建新的根据地。1935年5月,红二十五军西进北上陕北后留在根据地的红七十四师一团,在郑位三率领下由镇安、柞水、蓝田沿秦岭向东活动,8月22日(农历七月初六),洛源街逢集,红军侦查员化装赶集的,身背褡裢、草鞋、木工用具等首先进入街区,大部队随后进入迅速占领各要道,击溃高兴邦民团,缴枪20余支,子弹500余发。在街上驻扎3天,宣传红军主张和抗日道理,在药王庙和郭焕勤后墙上刷写“抗日救国”、“打到日本帝国主义”等标语。没收了土豪粮食、衣物、大洋等以后向东边的金堆、黄龙铺开去。不日,原路返回时路经洛源时,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1936年12月,红七十四师在围绕华山兜了三圈以后,沿石门、保安来到洛源,在华岔村处决了于瓦子坪俘获的保安民团小队长殷诗章,随后去灞龙庙集结时适逢“西安事变”爆发,红七十四师离开了商洛。
1946年6月,中原突围北路部队根据中央决定在以商洛为中心创建豫鄂陕根据地。8月1日,李先念、任质斌、文建武与王力在苗沟许庄子研究决定,将中原部队一个营与陕南游击队两个中队合编组成蓝(田)洛(南)支队(又称二十二支队),开赴秦岭山区,在洛南洛源、蓝田以东,洛南石门、华县以西,陇海铁路线以南,西荆公路以北的广大地区建立武装和政权,开辟商洛与西安的前哨阵地,并尽快与关中中共地下交通组织取得联系,接通与陕甘宁边区的地下交通线。蓝洛支队开赴蓝洛地区以后活动活动、驻扎的中心就是洛源和蓝田的灞龙庙。在洛源主要驻扎在墹坪、洛源街、桃坪村等地。蓝洛支队先后歼灭了洛源、保安、黄龙铺及蓝田灞龙庙、厚子镇一带之敌,把战局扩展到陇海线沿线,开辟了洛南西北和蓝田东南广大地区,接通了豫鄂陕边区通往关中与陕北的地下交通线。特别是多次由箭峪等地翻越秦岭攻打华县高塘等关中地区,筹集了大量粮、棉、布匹,组织部队和数百群众肩扛、担挑、马驮,运回存放在墹坪村,供根据地军民食用。同时,汪峰在赴根据地上任路经墹坪时,在此宣布成立了蓝洛办事处,蓝洛支队还向汪锋汇报了工作。10月中旬,蓝洛支队和游击队在洛源街西头蔡家院宣布成立了两岔河(今洛源街)区政府,下设木岔乡(包括木岔、桃坪墹、华岔)、洛源街乡(包括蒋沟)、川口乡、埔尔乡、黑章乡等政权组织。1947年2月,主力北渡黄河休整,洛源数村遭敌烧杀抢掠,移民并村,封堵门窗,围困游击队。
1947年7月下旬,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数支人民解放军进入陕南开辟豫陕鄂根据地。1949年5月30日,洛南县城解放。残余的国民党势力不甘心失败,对新生政权疯狂袭击。地处五县边境的洛源,黑云压境,渭华、商县等地残匪盘踞于此。1949年7月27日,中共洛南县委书记兼政委陈效真,队长蔡兴运率领洛南支队,在商洛军分区独四、独五团的配合下,于洛源街一举击溃了陕保六旅旅部、二、八专署及所辖五县县府残敌300余人,洛源解放。
而今,洛源所在地的秦岭风景如画,原始森林古树参天,奇花异石、冰川遗迹、草甸、山泉令人流连忘返。洛源豆腐干以其筋道、细腻、色泽黄润销往商州、渭南、西安乃至人民大会堂,成为洛源的名片,糍粑等小吃远近闻名,西洋参、土豆也富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