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 姓侯冈(一说姓风),名颉,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左史官,尊称中华文字始祖。生于陕西白水,在陕西洛南创造文字,葬于山东寿光。皇帝赐“倉”姓,意君上一人,人下一君。仓颉自谦草头蒼(苍)姓,意“草头黎民”、“苍天有眼”。仓颉造字功德感天,慰劳圣功,天降甘露,立“谷雨节”。仓颉首创“鸟迹书”,震惊宇寰。汉代《仓圣鸟迹书碑》,镌刻28个符号,相传为仓颉所造文字本形。宋《淳化阁帖》破译本字、译义是:
嬴政 秦始皇嬴政推行“书同文”律法,结束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历史。国家意志和统一文化,凝成了天下归一的相同文化心理和共同思想基础。没有秦朝文字的统一,就没有汉朝汉字的兴盛。
刘邦 汉高祖刘邦,受《诗经》、《书经》熏陶,命陆贾写分析秦始皇得失政论,懂得了“马上得天下”焉能“马上治天下”道理。建造规模宏大的国家级图书馆——天禄阁、石渠阁,亲往曲阜拜孔,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祭孔皇帝。他开创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为之后的“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也为之后汉赋、《汉书》、《史记》、造纸术诞生培植了沃土。
许慎 东汉汉字大家。编写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把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万左右方块文字,进行形、音、义整理和修订,按540个部首归类,建立了科学的汉字检索系统。以许慎为旗帜,一大批汉代儒生以字为生,把浩如烟海、散沙落珠般文字建成了形音义规范的文字系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母语文字进行科学建树。许慎等人“国家汉字工程”,使汉朝获得了天下认同的民心基础和文心基础,是汉代文化建设的高峰。
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公元4世纪,古老的鲜卑族统一北方,善骑射游牧民族挥师中原,把汉政权赶到淮河、秦岭以南。其时,北方以鲜卑语言为官话,称“北语”。迁都洛阳,锐意改革,推行汉制,“毒酒赐儿”强推改革,命鲜卑人一律禁用“北语”,改用汉话汉字,推广易汉服、改汉姓、通汉婚、办汉学、入汉籍政策,把自己的“拓跋”姓改为“元”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