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洛南仓颉小镇旅游景区位于国家非遗“仓颉传说”所在地—保安镇。洛河穿境而过,文明自此延绵。景区距洛河源头10公里,距西安87公里,已融入大西安1小时经济圈。依托仓颉造字遗迹、洛惠渠及仓圣湖等山水生态资源,以“仓颉造字”为核心,以“仓颉碑林”为文化主题,规划建设中华仓颉汉字文化博览园、主题教育拓展基地、康体养生度假区及滨河景观带,呈现“一带三板块”的小镇格局。深入挖掘仓颉文化内涵,引申智造精神、人文之美、国家统一等精神内涵,进一步衍生出书法绘画、碑刻工艺、教育培训等主题,同步开发文教、文娱、文商及康养四大业态,打造集“文、教、养、游”于一体融合的文旅特色景区。目前小镇已纳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录,为商洛市仓颉文化旅游产业园,属省市县重点文旅产业项目,被评为陕西省级研学教育基地。
景区内现有仓颉文博馆、仓圣文化街、仓颉授书处、灵龟负书、墨染黑潭、仓圣湖、洛惠渠、唐澍殉节处、北斗国家授时中心观测站等特色景点,有观光采摘园、手工艺术厅、溪乐谷民宿区、农耕文化馆、主题儿童乐园等体验项目。
一、仓圣广场
仓圣广场位于仓颉小镇核心区,东西宽135米,南北长270米,占地面积55亩。仓颉文博馆坐落于此,其建筑呈现坡屋顶风貌,兼具秦风楚韵,高低错落又彼此联系,构成南北略长的合院、方院空间。文博馆将仓圣广场分割成内外两个广场。内广场铺装呈现洛书图案,广场南侧为游客中心,北侧为仓圣殿,东西两侧为汉字源流馆和现代书法碑刻馆。仓圣广场主要承载游客服务、休闲集散、祭祀朝拜功能,兼具承办学术论坛、翰墨交流、教育培训、文娱盛典等活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仓颉传说”为核心,打造谷雨祭祀仓圣核心地标、汉字源流及现当代书法碑刻博览中心。
二、仓圣文化街
仓圣文化街位于保安镇政府南侧,仓圣文化街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米,占地面积200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景观11000平方米。街区全部采用仿古建筑样式,街区西侧有仿古牌坊一座。街区景观以新中式为主,自西向东以仓颉造字的文化渊源为脉络,以水景观为轴线,建设了五龙聚首、结绳记事、阳虚鸟迹、石屋造字、墨染黑潭、龙山授书等六处景观雕塑,地景雕塑12处将历史上各类文化名流在保安留下的诗词以地景浮雕的形式给予再现,建设青砖、片石铺装4000余平方米,栽植造型银杏、油松、紫薇、酸枣、玉兰、海棠、南天竹、黄杨球等各类乔灌木2000余株,建设石材景观廊桥3座,安装各类景观灯50余盏,景观总投资660余万,整个仓圣文化街再现了传统街区的繁华与悠久的历史文化。
三、汉字源流馆
该馆主要通过文字概述长廊展区、奎星圆曲展区、造字传说情景化展区等六个展区,结合文字史料及文物展示,展现了汉字的源流及发展演变过程,体现了汉字的无穷魅力。
四、现代书法碑刻馆
该馆以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为核心,通过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的演变,以书法碑刻为载体,通过字体的溯源区、拓片展示区、展示互动区等展区,通过拓片及相关作品,展示书法的流变及发展过程。
五、游客服务中心
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1栋2层仓颉小镇游客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323㎡。其中:一层为前来观光游览的广大游客提供咨询、休息、物品寄存等综合服务,二层主要建设可容纳200人的多功能厅,可举办文化交流、会议等活动。内设游客休息厅、咨询服务厅、展示厅、数字监控中心、售票厅及相关基础服务设施,配套游客集散、候车休憩、参观展览、导游咨询、数字监控、门票发售等相关基础服务,方面全方位满足游客需要。
六、仓圣殿
仓圣殿内供奉着庄严大气的仓颉坐像,供人朝圣祭拜。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农历谷雨节定位为联合国中文语言日。在每一年的谷雨节,会由当地群众自发组织在仓圣广场举行祭祀仓颉的仪式。
七、亲农·溪乐谷
距仓颉小镇核心区4.2公里,群山环绕,溪水长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溪乐谷围绕女娲五彩石补天为文化主题,含有仓颉书法廊,茶吧、民宿区、宜思阁、环山步道等节点,着力打造“都市近郊邑、身心栖居地、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康养度假区,是一个向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慢时光”体验地。
八、仓颉授书处
该景点位于保安镇许庙村元扈山,仓颉将其在阳虚山所造廿八字刻于元扈山悬崖峭壁,以示后人。历代过往官员、社会名流仰慕仓颉,纷至此处沓观至拓印,以示风雅,对当地百姓骚扰甚大。当地百姓不胜其扰,趁雷电之机,架柴火焚,浇水而毁,致使字颓石裂。所幸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知县王森文从民间征得拓印真本,请石匠凿碑,竖立于元扈山下的许家庙村,以祭仓颉造字之德。
九、灵龟负书
景点位于保安镇眉底村,阳虚山脚,洛水之畔,形似灵龟,屹立千年而不倒。据传,大禹治水来到洛河,见神龟负文,列于背,有数自一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唐代诗人李矫在《咏洛》诗中有:“神龟方锡瑞,绿字重来臻”之句,歌颂洛龟负书给中国带来了光明,灵龟负书石也因此成为洛南县一个著名景点。
十、仓圣湖
仓圣湖于2016年建成蓄水,拥有千万方库容,600公顷的人工湖面,为纪念汉字始祖仓颉而得名。湖畔悬崖峭壁,状如刀切,峰峦峭峙,怪石嶙峋,林木葱郁,溪流潺潺,百花争艳,鸟语传情,有一种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十一、洛惠渠
洛惠渠起建于1958年,以张坪水库为起点,盘山段22.5公里,是洛南人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用原始的钢钎铁锤在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铸就的一大水利工程,解决了自古干旱的40里梁塬和洛南县城10万余人的用水困难。洛惠渠工程所彰显的开创精神感召着一代代洛南儿女,是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又一伟大的创举。
近年来洛南县以创建陕西洛南仓颉小镇旅游景区为契机,累积投资20亿对景区进行提升建设,持续推进仓颉造字品牌培育,重点开发文教、文娱、文商、康养四大业态,积极拓展文化博览、国学培训、红色教育、影视演艺、康养体验等项目,同时注重农业观光园、兔业基地、手工艺加工基地等本区一二产业的融合发展。
仓颉小镇立足自有资源,以“仓颉造字”为核心,确定了“一点突破、多点支撑”的开发思路,即以仓颉文化博览馆及文化广场为核心突破,同步启动仓颉造字遗址群、洛惠渠、唐澍殉节处、北斗导航基地、祠堂和古民居、洛河等文化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仓颉文博馆以汉字源流为起点,借碑林而续现当代书法碑刻经典,重功能定位和内涵打造,既满足本区群众活动需求,也树立了小镇的核心品牌形象。
未来,小镇将更好围绕汉字文化核心定位,推动产业、社区、生态、文化、旅游“五位一体”发展,打造成以“文化产业为主、生态环境为本、创业创新为源、特色景区为标”的特色小镇。最终打造“汉字故里”“中华字都”的金字招牌。
仓颉造字传说
一、玄扈凤图。相传始祖轩辕黄帝率领大司马容光、左右辅周昌、史官仓颉等一百二十余人,巡视天下来到洛南保安玄扈山上时,忽然有一只凤凰飞至帝前,口衔黄匣,凌空授予轩辕黄帝。开启后内有黄帝巡视行迹录,日月山水鸟兽形象图案,黄帝深受启发,遂命仓颉留下造字。
二、阳虚鸟迹。传说黄帝和仓颉一行,在洛南境内体察民情,盘桓日久,不知不觉来到洛南保安的阳虚山。这里山势平缓,林木葱茏,虽是冬天,白雪皑皑,但草木依然茂盛。黄帝正在观望之际,忽见两只山鸟凌空飞去,又有一只梅花鹿自林中奔出,黄帝命仓颉前去察看,只见雪地有鸟迹鹿蹄印迹,形似图,又若符,仓颉端详良久,深受启发,遂产生造字灵感,开始造字。
三、石室造字。阳虚山阴有一巨型石洞,传为仓颉造字时所居,名曰“石室”。相传黄帝离开洛南后,仓颉住在石洞里,白天狩猎捕鱼,观看鸟儿在雪地上走过留下的爪痕,野鹿奔跑时踩下的蹄印;晚上仰望满天星斗、察看奎星圆曲之势。天长日久,这些看似平常的东西,在他丰富奇特的想象中,好像都变成了会说话的图案,在他的脑海中一一浮现了出来。此后,他就把看到的、想到的、领悟到的一点一点用石块在所住的石壁上刻画成图形,民间相传,仓颉造字有三斗六升菜籽之多,最终留下二十八字。
四、灵龟负书。仓颉为造字苦思冥想,寝食难安,久而久之,骨瘦如柴,形容憔悴。这种执着的精神让天帝动容。一天夜里,仓颉刚刚进入梦乡,迷糊中,他忽然看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向他走来,并把他引出洞外指着山下滚滚东去的河水说:“看见那条河了吗?那是洛河。明天你到河边有人会送你一本天书!”说完翩然而去。第二天一大早,太阳还没露头,仓颉就匆忙来到洛河边,虔诚地伫立在河畔,这时只见上游一道灵光腾起,原是一只巨大的灵龟顺流而下,瞬间漂到他面前停下来对他点了三下头,仓颉定睛一看,只见龟背上布满奇妙的图案,丹甲青文。接着神光遁去,灵龟顿时化为一座昂头向天的巨石。
仓颉这才知道是天帝让灵龟负书给他,顿时神智犹如天启。他观星辰,看云纹,一切的山水丛林,鱼龙鸟兽,在他的眼里都变成了有声的、发光的字形。他不停地刻,不停地画,世间万物都化作一个个有形的字符在他的手下显现了出来。
五、龙山授书。相传仓颉造出最初的二十八字后,为便于人们学习和流传,他就来到龙山岩下,攀岩附壁,将这二十八字刻在了龙山岩上。因文字是天地间的至圣灵物,仓颉刻字之时,天上的鸾凤就飞来为他搭起了凉棚,地上的蛟龙盘绕也为他架起了云梯,二十八字在岩壁上刻成后,白天映入眼帘,夜晚熠熠生光,远近都能看见,当地民众便视其为圣物。
六、龙藏鬼哭。仓颉将所造文字刻写完毕,顿时一声龙吟响彻天地,随之又潜入洛河的波涛之中。而躲在阴暗角落的妖魔鬼怪,也是嚎啕之声不绝,一片阴愁惨淡之气。这是因为,仓颉造出文字,神鬼认为他泄露了天地间的秘密,人类从这刻起,已经走出愚昧无知的混沌时代,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历史纪元。过去为虐人间、残害生灵的妖魔鬼怪、毒蛇猛兽,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为非作歹。龙潜藏、鬼夜哭,太阳金光四射,天上还下起了谷子雨,百姓也纷纷从部落中走出来拜谢仓颉,感谢他为人类立下这不朽之功。
七、天降雨粟。《本经训》上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据传,仓颉造字之前,上古先民只知“结绳记事”、“契木为文”,年代久远,无法还原天地万物之间的历史真相,故妖魔鬼怪可以为之作祟。而仓颉造出文字后,天地万物便在人们的洞察之下,没有了什么秘密可言。另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命,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天帝为了褒奖仓颉,也在仓颉造出文字的这天,让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让天上的谷子像雨一样落到了人间,以此来赞颂仓颉。后人便把这一天定为“谷雨节”,并在这天设坛供奉酒食来祭祀仓颉。
八、墨染黑潭。仓颉以草把为笔,黑土为墨,将二十八字在玄扈山龙山岩书写完毕后,为涮洗笔墨,向东来到一片芦苇荡,看见一潭水清澈透亮,他将草把笔刚一放进潭水中洗涮,潭水马上变得漆黑如墨,经久不散。后世文人墨客慕名而至,在龙山岩拓印若干,且在此清洗笔砚,潭水愈发幽黑。人们便将这一遗迹称为“墨染黑潭”,将潭边的村子称作黑潭村。
九、火烧石壁。二十八字熠熠生光,景刻于龙山岩半壁,虽经日晒雨淋,风吹雪蚀,但数千年依然如故。《洛南县志》载:秦代李斯过此,只识八字,其余不识。此后,达官显贵,墨客骚人,附庸风雅,慕名每每来洛,不管农事闲忙,都要当地民众招待吃喝,扎木排、搭长梯,涉河而达龙山岩拓印挟持而去。当地民众不堪其扰,相约于雷雨天,架干柴、泼油纵火将玄扈山二十八字焚毁。幸喜清道光年间洛南知县王森文,从民间觅得原拓真迹,刻石树碑于黑潭街。后此碑移于县城仓圣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