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七下八上”关键时期,永丰镇连受强降雨天气侵袭,防汛形势十分严峻,防汛预警及应急处置已经成为该镇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近期以来,该镇着力 “42322”机制建设,助推全镇平安度汛。
一、广泛动员,主抓“四救”
依据市县雨情汛情紧急通知和预报信息,该镇及时组织召开村组群众会、院落会,发放雨情告知书和紧急撤离书,通过采取微信群、应急喇叭、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告知发布汛情预警信息和启动应急预案指令通知,努力在全镇上下形成“政府引救、干部施救、群众帮救、全民自救”的共同抗击灾情风险的强大应急状态和工作格局,确保将灾害损失和风险下降到最低。
二、紧盯关键,着力“两重”
一是紧盯重点部位。紧盯滑坡体、山塘、水库、地质灾害点、沿洛河两边村组等重点部位,着力“监与防”,即抽调专人实行24小时监管和防范,确保动态监测管理到位和严防危险地带次生灾害的发生。
二是紧盯重点人群。紧盯土房户、老人户、妇女儿童户、残疾或精神障碍户等易灾人群,着力“撤与守”,即采取镇村干部包户,党员和组干部包人等形式,在雨情来临前,实施紧急撤离和转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同时,在撤离安置后,采取人盯人、严防死守,盯死看牢的方式,严禁出现撤离人员“回流”。
三、梯次防范,险分“三等”
将全镇易灾人群划分为三类,即高风险人群(79户231人)、中风险人群(246户723人)、一般风险人群(281户767人)。当暴雨蓝色预警来临时,启动高风险人群转移;当暴雨黄色预警来临时,启动高、中风险人群转移;当暴雨橙色预警来临时,启动高、中、一般三类风险人群转移,做到梯次防范,有序预警。
四、事前防范,注重“双建”
在汛期防范过程中,该镇注重事前防范“两个建设”,即紧急撤离集中安置点建设和镇村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该镇充分利用学校、幸福院等闲置资产,坚持“七有”工作标准,即有生活物资、有药品、有厨房、有床被褥保暖衣、有厕所、有通讯网络及应急通讯工具、有管理人员,确保撤离群众集中安置到位。目前,全镇共设立安置点88个,其中集中安置点28个,分散安置点60个。同时,该镇进一步加强镇村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按照“清仓点数、有效增补”的思路,统一集中购置配送手电筒、哨子、应急喇叭、雨靴等应急物资,确保紧急上阵兵马齐备,钱粮充足。
五、网格管理,构建“两系”
在汛期过程中,该镇严格按照市县“人盯人防抢撤”网格化体系机制建设要求,构建形成了由县派镇级战区指挥长牵头,镇党委书记、镇长、分管副镇长负总责,各村支部书记具体负责,各村民小组长主导,中心户长参与的县、镇、村、组、户五级纵向到底全链条指挥调度体系和盯撤责任体系,确保县镇村三级指令传递高效统一、集中有力,盯撤责任层级负责、点线到位。同时,成立由镇主要领导牵头,分管行业副职领导负责,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村“两委”干部及村民小组长参与的横向包抓到边的应急处置体系和紧急救助体系,全面落实灾情来临的应急处置和紧急救助行动,确保灾情灾害应对应急全领域、全方位、全空间。(洛南县永丰镇人民政府,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