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 硕士 鲁静
引言
在中国旅游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浪潮中,县域旅游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发挥着特殊而又积极的作用。凭借各自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积淀,中国县域旅游成就卓著,这几年发展迅速。那么我们就要问全国2000多个县是不是都能发展旅游呢,三十多年以前,中国旅游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普遍认识是不可能,因为旅游毕竟不是工业,不是农业,不是商业,不可能全国2000多个县都发展旅游。但是现在形势变了,形成的基本概念是全国每一个县都可以发展旅游。原来是否定的认识,现在是肯定的认识,原因是需求起来了,而且这种需求普遍化,尤其是这几年以来休闲需求的普遍化,使很多原来进入不了市场的,我们认为不是资源的进入了市场,原来认为不可能成为产品的,现在也变成了产品,所以现在每个县都有发展旅游的积极性。
一、概念
1、县域,是我国的行政区划单位,是指县级行政单位,包括各地的县级市。这个概念没什么,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县制开始于春秋,发展于战国,定制于秦代。2000多年来,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县以上的行政机构都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县级建制却一直延续至今。在我国,许多县的名字也一直没有发生过改变。由于县域内语言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大致相同,从而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区域性历史文化背景。所以县域特殊的历史感和人文特点也为县域旅游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
2、那么县域旅游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县域范围内的一切与旅游相关的活动,根据旅游六要素的定义,县域旅游就是在县域范围内开展的食、住、行、
游、购、娱活动。
3、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概念模式,在不同的范畴内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含义:一是指类型,表现为同质性,(这里质是性质的质)以质的区别定义为不同模式;二是指模型,表现为方法性,为有助于计算和预测的方法;三是指典型,表现为代表性,是对典型体系的描述;(我在查阅有的文章中,就有四个突出的典型作为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给大家介绍下,一个是江西的婺源、一个是河南的栾川、一个是安康的岚皋、最后一个是福建的泰宁,分别叫婺源之旅、栾川模式、岚皋特色、泰宁路径)四是指型式,表现为判断性,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模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对上述各种含义的综合,是对中国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不同类型的归纳与总结。
二、影响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四个因素
第一,旅游资源禀赋(R)。这里所指的旅游资源并非传统型旅游资源,而是泛旅游资源,是在新的旅游资源观的视角下,一切与旅游相关、可被旅游利用、具有旅游价值的社会资源,既包括传统资源,又包括新型资源,既包括有形资源,又包括无形资源。
第二,县域经济基础(E)。县域旅游是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县域经济又是县域旅游的发展基础。我们说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县域旅游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与物质保障,合理的经济结构则是县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个高的起点,但是这些往往是县域经济所欠缺的。
第三,区位综合条件(P)。区位条件包括不仅只是地理区位,还包括经济区位条件(是指县域所处的地区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和旅游区位条件(是考虑县域旅游是否处在旅游强势地区的“阴影地”。)
第四,其他社会资源(S)。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强的产业,社会资源对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主要包括政府行为、文化传统、城市社会资源,其中许多无形社会资源对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形成往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三、县旅游发展模式分类
对这个分类有多种分法,我找了一个合适我们参考学习的分类法,按产品类型分类
第一类,资源集中型。重点发展观光产品,比如大名鼎鼎的九寨沟大体上就是这样的模式,资源非常集中,而且非常突出、非常有特色。
第二类,城市依托型。依托城市的郊县,实际上主要开发的是休闲产品,资源有多少并不重要,有一片水塘也可以搞,有一个山坡也可以搞,有一片树林也可以搞,因为就是解决城市人日常需求,所以通过休闲方式就可以发展起来。
第三类,文化主题型。更重要的是发展深度体验型的产品,类似这些古城之类的实际上都是这个概念。
现在这种古城类的也比较多,我去年的时候去了有“小北京”之称的平遥古镇,那里都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山西商人全国闻名,明清时期,这里的商家汇萃,人民生活颇为富庶,所以住宅建筑也就颇为讲究。古镇里你可以体验明清时代的各种阶层生活,里面有店铺、票号、钱庄还有衙门、古代监狱还有镖局,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你在小镇里逛累了还可以找个地方吃饭休息下,还有些小商店可以满足游人买些当地的特色小玩意。我听当时的导游小妹讲说,再过几年,具体是哪一年我记不清了,说进古镇就换成明清时候的服装,兑换成古代货币,铜钱之类的,在古镇里消费什么的都是用古币,完全体验一把古人的生活,听着就觉得很有意思、蛮有吸引力的。这类古镇就是发展深度体验型的产品。
第四类,乡村推动型。就是发展一种生活型产品,比如婺wu源更多的是发展生活型产品,婺源没有非常突出的好山好水,也没有一流的古村古镇,但是培育了非常从容的乡村生活感觉。其实我们洛南的情况和婺源很类似,可以走这种模式,具体的后面一会有说,我先给大家讲一下我前几年的时候去婺源的情况。
当时去婺源看油菜花,没去之前觉得咱大山里的人油菜花有什么好看的,后来去一看那成片的油菜花,着实非常壮观,黄灿灿一片一直到尽头。还有就是走在当地小村镇里(现在已记不清那小村镇叫什么名字了,那时正值油菜花开的5月份,旅游的人特别多),小村镇里白墙蓝瓦的徽派房屋,小桥流水旁就有人在河里洗衣服,那原本就是他们的生活,游客悠闲地走在小溪两旁石板铺成的小路上,整个村落整个建筑都飘渺着的朦胧雾纱,置身在这样的乡村,对于北方长大的我看在眼里一切都那么美,这份悠闲自得,很是享受!
对于乡村推动型发展模式, 陈俊市长在今年10月9日全市精品旅游景区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中是这样讲的:(一小段话我给大家念一下)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与农业合二为一的新兴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丰富我市旅游产品体系,有效扩大旅游产品供给,而且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要以深化“秦岭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为抓手,按照大型景区带动周边乡村的推进模式,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建设一批风格各异的美丽村庄,逐步实现村村是景点、户户农家乐,一产和三产融合发展。这是陈市长的讲话,不仅解释了什么是乡村推动型旅游,而且指明了发展这种旅游模式要做的工作。
第五类,不伦不类型。这种不伦不类型在目前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就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干什么,变成傻子过年瞧街坊,看泰宁这么做,也这么做,婺源那么做,也那么做,就是到处学习,可是实际上自己处在摸索的阶段,什么时候,找着自己该怎么做了,就发展起来了。
我觉得所有旅游还没有形成自己风格的县都处在这个阶段,洛南目前就处在这个不伦不类的阶段,大家也别不高兴,这也没什么不好,我们就是在摸索、学习,这是一个过渡阶段,绕不开,我们只能希望这个过程能尽快缩短。我们综合之前研究的影响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几个因素,洛南有什么资源禀赋呢?有形的资源,我们有前工业化的青山绿水、我们这里夏季凉爽(爽爽华阳吗),无形的资源,我们有无可比拟的文化优势(汉字故里,华夏摇篮),这些都能成为吸引旅游的资源;区位条件,我们离商洛、西安都有高速,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西安有多么巨大的人流量,现在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利用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吸引西安人来洛南避暑、农家乐休闲,在我们刚才所说的发展模式中,这就是城市依托型,每种模式又不是单一的一种形式,我们洛南县城的这种旅游形成一定规模发展起来,也是我们所说的乡村推动型,这两种形式的结合发展,是目前阶段最适合洛南县情的一种发展模式。再者就是坚持大型景区游和乡村休闲游相结合的发展,这也是陈俊市长在讲话中对全市各县提出的旅游发展要求,洛南在全市各县来说没有太知名的大型景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洛南还是有一些可以打出品牌的东西,现在按照县上的旅游发展规划,到2020年建成一个5A风景区,既洛河源风景区;建设两个4A级景区:老君山风景区、花石浪水利风景区或洛南猿人博物馆;建设3个3A级景区:抚龙湖风景区,文显山风景区,柏峪寺风景区;建成秦岭美丽乡村10个。
我们可以用这些作为切入点成为吸引旅游的名片,然后依托我们的好山好水、没有污染的空气,走城市依托型和乡村推动型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县域旅游强调的就是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总结起来就是自然自然大自然,生态生态深生态,文化文化活文化,生活生活真生活。
第六类,发展转化型。就是构造一个复合型的产品格局,从观光发展到休闲度假,这里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准确的说应该是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特种旅游、商务旅游,这五大类产品转化,然后集某一类产品作为主体产品,最终是一个复合型发展的格局。县域旅游如果能够达到复合型发展的格局,就真正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平。(县工业园区 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