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 工程硕士 畅丹
天猫"双11"网购狂欢节,阿里巴巴提供的未经审计数据显示,"双11"当天交易额为571亿人民币(约合93亿美元),同比2013年"双11"增长57.7%,其中移动成交额占比42.6%。值得注意,美国时间的11月28日,也就是传说中的"黑色星期五"购物狂欢日,全美所有的传统商场"黑五"的销售额仅为24亿美金远远不及天猫"双11"当天。电子商务奇迹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成为新闻媒体、企业和政府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评价及建议。
所谓电子商务是指实现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从涵盖的范围看可以定义为:凡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贸易都可以称为电子商务。从技术层面看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如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获得数据(共享数据库、电子公告牌)以及自动捕获数据(条形码)等。
电子商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信息、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资金转帐。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交易前,主要指交易各方在电子商务合同签定前的活动,包括在各种商务网络和Inter网上发布和寻找交易机会,通过交换信息来比较价格和条件、了解对方国家的贸易政策、选择交易对象。交易中,主要指电子商务合同签定后的贸易交易过程,涉及银行、运输、税务、海关等方面的电子单据票证交换,即EDI。交易后,即在交易双方办完各种手续后,商品交付运输公司起运,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跟踪货物,银行按照合同,依据提供的单位支付资金,出具相应的银行单证,实现整个交易过程。为便于理解和讨论,在此列举一些属于电子商务范畴的活动,以进一步说明电子商务。
正如19世纪瓦特发明蒸汽机引发工业革命,本世纪初期发明电子管引发电子技术革命一样,在人类历史上,每当重大的技术进步应用并服务于整个社会、渗透至经济的每一个领域时,毫无疑问,这场技术革命将使全社会经济产生爆炸性的增长。In-etmet网络技术的出现,将再次引发一场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转变。在这次史无前例的经济转型过程中我们应当抓住历史又一次赋予我们千载难逢的机会,结合我县实际接下来我谈一谈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评价及建议。
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很强季节性和空间分散性,与农产品消费的刚性和广阔性形成鲜明矛盾, 并且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繁多, 导致农产品生产者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太远, 大部分利润被流通环节获得, 农民收入增加速度缓慢, 这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将电子商务用于农产品市场, 有利于在更加广阔的空间上整合农产品市场, 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和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以及提升农产品价格的透明度, 从而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利润。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成效
自 1995 年我国开始全面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以来, 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农村和农业信息化水平的规划和政策措施, 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下面从信息基础设施、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四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成就。
1.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近年来, 我国农村通信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到 “十一五”末, 已实现了 “村村通电话, 乡乡能上网”, 且 99% 的乡镇和 80%的行政村已具备宽带接入能力。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逐渐改善, 农村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 2006 年我国农村网民只有 2311万人, 占全国的 17. 1% ,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3. 1% , 而同期城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 20. 2% 。到2009 年, 农村网民实现过亿, 占全国网民的比重提高到 27. 8%,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上升到 15% , 每周平均上网时间达到 16 小时, 2010 年底,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了 1. 25 亿人。在网民的职业结构方面, 农林牧渔劳动者的比重也有显著提升 。
2. 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平台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农村信息服务平台, 并支持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建立各类涉农信息网站, 目前基本形成了多层次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到 2010年底, “农信通”、“信息田园”、“金农通”等全国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建成。 涉农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数量快速增加,2004 年, 全国最大的农业门户网站农博网还推出了世界第一个包含了供求信息发布、企业网店、网上竞价、 “农博通”即时通讯、手机短信等功能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成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顶尖服务商。2006年, 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开通了新农村商网, 开辟了 32 个省级频道、333个地级市频道和 2827 个县级频道, 主要提供 “信息发布”、“咨询互动”和 “购销对接”服务,为农民实时发布有关政策和农产品供求信息, 并提供咨询和购销对接服务。这些涉农互联网站为农产品的宣传推广、供求信息对接提供了展示平台, 大大降低了农产品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成本。
3. 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分为电子商情 ( 电子商务的最初级层次) 、网上撮合和电子交易 ( 电子商务的最高层次) 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发布广告, 主要起宣传作用, 第二个层次是供求双方在网上进行交易意愿对接, 达成意愿后按传统方式进行物流和资金流交易, 第三个层次则是完全在网上实现物流和资金流的转移。因此, 可以将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分为线下交易和线上交易两种方式。前者是指产品供求双方通过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意愿对接,达成意愿后按传统交易方式进行交易。后者是指在网上达成交易意愿后直接在网上实现物流和资金流的转移, 即网上交易。目前, 我国大部分涉农网站提供前两个层次的电子商务服务, 并且其数量正在快速增加。
相比之下, 由于网上交易需要完善的网上交易标准等配套保障机制, 而目前我国尚没有专门针对农产品网上交易的规章制度, 因此专业性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建设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但发展较快。
4. 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平台
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 政府通过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工程建设, 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农村信息服务员和经纪人队伍。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还编写了 《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知识读本》并制成光碟用于对农民、基层管理干部等人员的培训。同时, 各地区业开始举办农村经纪人培训班, 有的地区还针对农村经纪人举办农业信息培训班, 从而引导农村经纪人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业务。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信息基础平台、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的分析可以发现,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初具规模。但是, 当前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并且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 农村电脑普及率仍然很低, 据调查, 19. 7% 的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上网设备, 还有 3. 5%是因为当地没有网络接入条件。显然,我国农村网络普及水平还较低, 与欧美发达国家50% 以上的农场通网率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2. 提供高层次电子商务服务的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缺乏, 网上交易平台有待完善
我国虽然有大量的农业网站, 但这些农业网站主要以宣传性企业网站为主, 专业提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网站较少, 提供网络线上交易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则更少, 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还停留在第一、二个层次, 制约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 当前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 第三方涉农网站规模普遍较小, 并且知名度不高。
3. 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不足, 农民文化素质不高
我国还未建立起专门针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平台, 目前, 还主要是有选择的进行农村信息员和农村经纪人队伍培养, 没有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普及推广, 农村网民使用网络主要用于网络游戏和娱乐, 电子商务的使用率很低, 远远低于网络娱乐等其他项目。此外, 农民电脑及互联网知识还十分缺乏, 据调查, 农村非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还是 “不懂电脑/ 网络”。
4. 农产品电子商务配套标准体系、物流配送体系和法规体系还不健全
鉴于农产品品质规格、运输条件等方面的特殊性, 现有的网上交易的物流配送、法律法规等配套体系不适用于农产品电子商, 我国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还基本空缺, 目前只有海南出台了 《海南省农产品网上交易规则》来专门规范农产品网上交易行为。
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对策建议
根据对当期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论述, 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1. 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平台建设
大力要完善网络基础设施, 提高农村互联网普及率, 在农村建立起高速便捷的互联网终端接入口,让有条件装备计算机的农户能够方便地接入互联网, 通过网络费用补贴、执行低收费标准等政策, 对打算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农民合作社、农业大户和涉农企业建立或优化网络基础设施予以政策扶持。针对尚无能力自主购买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农户,可通过提升乡镇或村信息服务站容纳能力加以解决。同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 改善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水平, 缩小基础条件的地区差距。
2. 加强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提高电子商务服务层次
鼓励现有专业性农产品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商开展高层次的网上交易服务, 有层次地培养一批规模较大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商。促进阿里巴巴等综合性电子商务服务商与各级政府或其他专业性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商合作进行电子交易平台开发和建设, 鼓励综合性电子服务网站开设农产品专用下级网站, 为农产品网上零售搭建平台。督促企业采用和研发安全便捷的网上支付平台,提高农产品网上交易的安全性。
3. 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平台
通过实施 “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计划或工程, 联合高等院校或各地职业培训机构, 编制专用培训教材并举办培训班, 对农民、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知识培训, 提升他们应用电子商务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大力培养农村网络经纪人, 引导现有农村经纪人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
4. 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配套体系
一是结合农产品的生产、储运等方面的特殊性,制定专门针对农产品的电子商务管理办法、网上交易规则以及产品标准化规范; 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 建设农产品专用仓储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 推广发展冷链物流, 建立鲜活农产品专用配送渠道, 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我国如何面对电子商务
政府部门应该首先带头示范使用电子商务,同时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和探索,对成功的经验进行及时总结并积极推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国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电子商务安全技术、认证、法律法规、管理体制和政策的研究,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制定一套科学的、符合电子商务发展客观规律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