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由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途牛网承办、商洛各县区文旅部门协办的“换个角度看商洛”无人机、媒体采风活动启动。本次活动为期4天,持续至9日,由60名无人机摄影师、媒体记者和自媒体达人组成的采风团分为两组,分别深入“商州——洛南——丹凤——商南”和“镇安——柞水——山阳——商州”这两条线路,全景拍摄、全媒体宣传商洛文化旅游。 6日至7日,“商州——洛南 ——丹凤 ——商南”线路采风团先后抵达商州区江山景区及洛南县音乐小镇、仓颉小镇、锦绣大地和馒头山生态园,拍摄体验的首日,大家即被商洛精品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历史文化相融的美丽画卷所惊艳,从眼睛到心灵,从视觉、味觉、听觉等全方位领略商洛休闲度假风。
商洛历史文化厚重,曾是夏禹治水、仓颉造字、商鞅封邑、四皓隐居、闯王屯兵的地方,秦楚文化在这里交汇,此次采风,媒体大V也深深感受到商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6日下午,采风团来到地处馒头山生态园的仓颉园及非遗“仓颉传说”遗迹所在地——洛南县保安镇的中华仓颉小镇,探寻“文字之祖”仓颉在洛南造字的厚重历史和悠远传说。
在馒头山仓颉园,高高耸立着“字圣”仓颉的雕塑,在蓝天映衬下更显高大巍峨,宛如一座丰碑高高矗立在县城的高处。站在雕塑下,采风团详细了解了“仓颉造字传说”“谷雨公祭仓颉典礼”,5000多年前,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史官仓颉在洛南指掌而创文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历史,留存在洛南的28个“兽蹄鸟迹”石崖摹临拓片为稀世珍品。采风团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详细观摩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28个汉字”,寻根溯源,探寻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保安镇的仓颉小镇则充分彰显了洛南文旅融合的大手笔。小镇依托仓颉造字遗迹、洛惠渠及仓圣湖等文化生态资源,融合保安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设了中华仓颉汉字文化博览园、主题教育拓展基地、康体养生度假区及滨河景观带。无人机镜头下,小桥流水人家的小镇素朴典雅、古意盎然,引人入胜。
商洛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富集,盛产核桃、板栗、木耳、香菇等林、农特产品,是驰名中外的“核桃之都”“板栗之乡”和“北方茶叶之乡”,也是美食荟萃之地。在洛南,最有名的美食莫过于“洛南豆腐”,采风团不仅在君悦·87.8音乐酒店餐桌上品尝了“洛南豆腐”,还实地探访豆腐加工厂,近距离了解洛南豆腐从一颗颗黄豆变成诱人美味的过程。
洛南豆腐,雪白如玉,软而不烂,自古便是洛南人民款待嘉宾、馈赠亲朋的佳品。城里乡里,豆腐可演变成无数道美食,蘸豆腐、炒豆腐、烩豆腐、水煮豆腐、油炸豆腐、豆花、豆腐干……不一而足。传统的洛南豆腐采用石磨磨浆、浆水点浆等手工制作,产量十分有限,在地处馒头山生态园的洛河民俗院的众乐洛水豆制品加工厂,采风团目睹了“洛南豆腐”人工与机械化相结合的制作方式——淘洗豆子、磨豆浆等工序都已经采用了现代机器制法,而关键的点浆、裹包压制仍然遵循了传统做法,保留了洛南豆腐浆水点制的特点,制出来的豆制品带着纯朴天然的香气。采风团不仅参观拍摄了从豆子到豆腐的制作全流程,还品尝了豆浆、豆花、豆腐干等豆制产品,在这个“美食工厂”流连忘返。
据了解,众乐洛水豆制品年加工黄豆2000多吨,所生产的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腐竹、豆芽等畅销洛南周边市县,休闲小食品远销国内各省,年产值达2500万元。围绕豆腐加工核心主业,民俗院还建起豆腐文化博物馆,开发新农村生态旅游,“旅游+特产美食”的模式使企业生机勃勃,迄今已帮助周边百余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随着“夜光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商洛也逐渐开发出夜间旅游产品,城市美食街区、滨水公园夜景等在聚拢人气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洛南,多彩“夜生活”也让采风团度过了一个动感撩人的夜晚。
随着夜幕降临,洛南县城西南的音乐小镇灯光渐次亮起,五彩华灯点亮夜空,静谧群山捧出这方光华流转的盛景。晚上8点多,一场盛大的灯光音乐秀在小镇露天音乐广场上演,可容纳万人的场地、绚丽的舞台,震撼视听的声光电组成的“光影音乐秀”,让人仿佛身临大型音乐会现场,采风达人和记者走上舞台,拿起麦克风,化身表演者,“演唱会”随机上演,气氛十足。
随着体验的逐渐深入,音乐小镇在媒体记者、达人心中及无人机镜头中留下了更加鲜明的印记,这里是一个音符流淌的“音乐王国”,音乐广场、音乐工厂、音乐风情街、音乐酒店及民宿客舍、万亩花海、花海咖啡、四皓草堂、儿童乐园、温泉酒店、滑雪场、艺术家公社和伶伦文化研究院等,让这里不仅富有艺术气质,更已成为洛南休闲度假、时尚打卡的网红地。
洛南的最后一站,采风团来到了古城镇的玫瑰小镇。
这季节的玫瑰小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香四溢,湖光水色和别具特色的小木屋将景区装扮得分外靓丽。涂鸦村里的作品主题和意境令众多游客驻足品味,拍照留念。
秋天的洛南玫瑰小镇,虽然没有了玫瑰的芳香,但也群花争艳,让小镇有了无限的生机活力,还可以欣赏玫瑰元素打造的七彩村庄,与核桃王树来一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