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中心报道 > 正文
洛南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成效显著
时间:2015-11-30 16:29 来源:洛南县政府 作者:姜 毅
 

  洛南地处河洛文化交汇地带,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通过加大管理保护力度,完善文化遗产传承体系,文化遗产管护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文物点485处,国家级、省级、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达3处、2处和62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各有2和6个,县博物馆馆藏文物4455件,其中三级以上文物129组173件。

  一是建立文物保护保障体系。建立由文广、公安、市监、国土、住建、财政、环保、宗教、旅游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年初同相关部门和各镇办签订目标责任书,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县上先后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加强文物保护的通知》、《文物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和《关于做好汛期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对全县各文物保护单位开展普查登记,逐一落实县、镇、村三级干部包抓文物责任,从组织保障上着力构建管护体系。

  二是强化文物管理保护措施。全县文物管理机构健全,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全面落实,设施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均达95%以上。已完成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群重点保护地建碑立桩,编制了《洛南文庙及周边区域综合保护与整治规划》,为15个县级古建文物保护单位配备了消防设施。投资67万元对药材会馆和华严寺进行抢修,华严寺已被列入第六批省保单位。积极编制国宝单位《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群》和《花石浪遗址保护规划》,其中洛南旧石器博物馆项目正在申报,《花石浪遗址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已予立项审批。对博物馆增配10名保安和4名工作人员,成立了西寺墓群文管所,专职负责墓葬遗址的管护,对旧石器地点群、东周墓葬群、商洛崖墓群等一批重要文物遗迹,分别充实人员力量,成立巡查队伍,加强日巡夜查,确保了文物的管护安全。

  三是大力挖掘传承非遗项目。县上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立专项保护经费,对辖区内民间文化进行拉网普查、登记造册,分类整理、建立档案,对一些濒临失传的艺术形式进行抢救性挖掘和保护。《洛南静板书》、《仓颉造字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谷雨公祭仓颉仪式》、《洛南静板书》、《沉香传说》、《洛南手工挂面》、《担芯子》、《洛南剪纸》等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27个项目入选商洛市第二批非遗名录,入选数量居全市前列。同时,坚持利用秦岭旅游节等各类展会,经常开展非遗项目展示、展演和传承活动,洛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名日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