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省上相关部门考核评估验收,洛南县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县”称号。据悉,全省获此殊荣的仅有安康市汉阴县、咸阳市三原县和我市洛南县。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的思路,强化统筹协调,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创建工作资金需要。合理优化县级财政支出结构,整合中残联/嘉道理社区康复项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福彩体彩公益金等,为创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经费保障。县财政先后投入20万元,统筹项目经费120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改建了残疾人教育培训中心,对公厕等公用设施进行了无障碍改建。两年来,共改建盲道3公里、公厕6座,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100余户。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全县19个镇都建立了残联,配备了残联专职干部,381个村(居)委会残协全部成立,镇、村(社区)共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400人,达到人员、场所、牌子、职责、制度、档案“六有”, 做到选聘、培训、服务、待遇、管理“五到位”。发展助残志愿者750人,公开招聘了21名大中专毕业生任镇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381名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对招聘选聘人员实行百分制考核,每年两次组织人员对专职委员的工作进行考评,对工作不负责任、考核不合格的专职委员予以解聘。
三是健全保障体系。出台了《洛南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若干规定(试行)》、《洛南县残疾人基本生活补助申报审批办法》等文件,将重度残疾人列入重点低保人群,实行应保尽保,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得到保障。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全覆盖。2014年,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793.66万元,落实了残疾人基本医疗政策,对残疾人缴纳养老保险予以全面减免。
四是完善服务设施。在全县3家县级医疗机构、19个镇中心卫生院、381个村级医疗机构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服务室,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方便了残疾人的就医。依托县儿童福利院建成了特教学校,建立了残疾青少年助学制度。通过技术培训、组织参加招聘等形式,帮助残疾人就业。在县残联和各镇政府建立了便民服务室,组建了流动服务队;在镇、村两级成立了残疾人阅读指导委员会和助残小组,建成县盲人阅览室,建立了残疾人艺术人才库。两年来,共举办残疾人技术培训班18期,培训残疾人1337人,实现就业208人。实施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375名,解决住房困难104户,建成省级集中安置残疾人企业1户,建成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3个、市级4个,县级16个,发展残疾人致富带头人58名,个体户10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