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洛南县荣获“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县(区)”称号,这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为全市的民政工作赢得了荣誉。近年来,洛南县把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来抓,采取“政府科学决策、民政协调指导、镇组织实施、相关部门配合、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共享”的方法,按照“硬件城市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模式,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社区基础设施、办公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社区面貌焕然一新。主要做法是:
一是理顺社区管理体制。从2003年5月开始,连续三次依照“村转居”模式,将城关镇城区刘涧、东街、南关、西街、柏槐、西寺以及景村镇景村街村等整体进行村转居。目前,全县共有30个社区居委会、279个居民小组,常住和暂住居民184569人,社区工作人员420人。
二是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各社区都成立了社区党支部(总支)、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同时,按照“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思路,完善了社区社会组织,全县30个城镇社区和151个农村社区普遍组建了社区治安巡逻队、计生服务队等组织,为社区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健全社区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了社区财务管理制度、民主议事制度,制定了居委会干部守则、居民公约等,明确了社区主任、副主任、委员的工作职责和社区居委会职责。坚持一事一议、投票表决、居务公开制度,做到重大决策、重要事项由社区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规范了社区工作程序,提升了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使居民的参政议政、民主决策、监督管理的权利得到有效保证。
四是选优配强社区干部。通过“选、聘、派、推”等办法,选优配强社区“三委会”班子,目前,共为社区配备干部224人。其中,党员168人,占75%;高中及以上学历130人,占58%,大专以上学历14人;55岁以下167人,占75%,30岁以下9人。社区干部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综合素质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
五是强化社区管理服务。全县30个城镇社区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综治维稳、公共服务“三个中心”,积极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社区帮教和普法教育活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社区的公共服务、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和优抚救助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是加大社区建设投入。按照“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的要求,采取争取中省财政支持、县级财政配套、社区内单位筹资、联系企业捐助、干部群众投劳等办法,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以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近年来,共投入453.9万元社区建设资金,先后建成19个社区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