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洛南县保安镇牢牢把握“社会治理核心是人、重心在基层、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总要求,积极探索、勇毅前行,围绕“一核四治”治理体系,按照“三个三”的工作思路,大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一、建立三个体系,夯实治理基础。保安镇不断深化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建立网格化治理模式,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全部纳入网格,努力打造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建立网络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因地制宜、尊重自然、方便管理”的原则,将150个村民小组整合到136个,以自然院落、道路、山梁、移民搬迁点等为单元划分治理片区,将全镇13个村136个村民小组7236户24580人划分为271个片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服务体系,村内大小事均能“一网打尽”。二是建立组织体系。按照“完整覆盖、便于服务、无缝衔接、动态管理”的要求,建立了镇党委、村(社区)党支部、片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和“1+2+N”组织体系,实行班子成员包片、镇属单位联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工作模式,彻底打通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三是建立队伍体系。坚持“公开公正、自主自愿、专兼结合、村聘村用”的原则,从党员、退休干部、退役军人、致富能手、乡贤能人中选聘组长136人、片长271人,成立片区党小组44个,党员中心户69户,招募志愿者13支72人,为实现精细化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三个机制,提升服务水平。结合保安实际,探索建立了联席会议、吹哨报到、快速处置三个机制,压实治理主体责任,推动资源力量下沉,形成上下协调、部门协同,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工作格局。一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为扎实推动辖区内镇属各单位、非公企业、党员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镇党委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联席会议,村党组织每月召开一次党建联席会议,研究解决辖区内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中的重点、堵点、难点问题。今年以来,镇村共召开联席会议45次,建立包案化解机制,协商解决问题55个,化解矛盾4个,确保了党组织领导下的各类组织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二是建立吹哨报到机制。紧紧围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疑难不上交”的目标,大力推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机制,按照简单问题片长处置,疑难问题片长“吹哨”,支部统筹“联办”的思路进行集中攻坚。村“两委”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建立需求清单,及时向驻村单位和帮扶单位“吹哨”,召开党建联席会议联商解决,经联商研判后仍无法解决的,上报镇党委,由镇党委联合各职能部门共同破解治理难题,坚决将矛盾问题化解在一线。三是建立快速处置机制。结合保安实际,建立片长、组长、村(社区)、镇党委微信群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台账,并向片长和组长公布镇党委书记、镇长和站(办)负责人电话,如遇洪涝灾害等重大安全事故可直报镇党委,命令直达一线,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控制事态发展,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围绕三大重点,形成善治格局。紧紧围绕阵地建设、文明建设、环境整治等三项重点工作,补齐基层短板,筑牢治理根基,夯实治理基础。一是围绕阵地提升,建强支部堡垒。积极探索帮扶单位出一点、村支部出一点、党费补助一点、镇政府补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等办法多元化筹措资金,多种渠道加强支部阵地建设。投资15万元,对鱼龙、杨庄、北斗、黑潭、许庙5个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二是围绕文明建设,助推文化振兴。紧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13个村全部设立“红黑榜”,制定村规民约,成立“四会”组织,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群众、教育群众作用,发展志愿者68人,每月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逐步引导农村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三是围绕环境整治,提升治理水平。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主动对标“六清六治六无”目标,大力推行“四个三”工作法和每月5日“全民清洁日”,千方百计调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让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从“看客”成为“主角”,逐步改变群众看客心态,主动参与到“两改两转三促进”、防汛防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在全镇形成群防群治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