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曾经在这里生发;发展,如今在这里涌动。
洛南县发改系统机关一直在县政府大院办公,向来有“二政府”之称,长期居于县域经济社会宏观调控体系的“核心”位置。如今,这个诞生于1955年的洛南县发展和改革局步入了自己成长的第70个年头。70年风云变幻,改革发展迅猛如潮,每一次波涛涌动,都集聚起汹涌的新动能;70年峥嵘岁月,机构改革如虎添翼,每一次华丽转身,都澎湃着光辉历史的新浪潮。
机构与变迁
--1955年设立的洛南县计划委员会。在县政府大院开始正式办公。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编制年度计划和5年长期计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日常有关经济社会运行的问题。自此,这个担负起重要使命的县计划委员会,再没有停下脚步。虽然,此后中国的经济经历了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但县计委的命运却同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步伐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并顶住了特殊时期的政治经济压力,释放出强大的改革动能,这个特殊历史背景下成立的宏观调控综合部门也在改革风雨中初具雏形。
--1984年洛南县计划委员会与洛南县经济社会委员会合并为洛南县计划经济委员会。罗永民、李金文、杨吉元先后任主任(1994年统计局并入计划经济委员会;1998年5月成立项目办公室,事业性质,科级规格,隶属计划经济局管理)。
--1994年10月洛南县计经委更名为洛南县计经局。杨吉元、何乐先后任局长
--1999年8月撤销洛南县计划经济局,成立洛南县计划委员会,何乐任主任(2001年6月成立对外开放办公室,科级规格,事业性质,挂靠计划委员会)。
--2003年1月,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发展计划局,罗存成、姚良先后任局长(挂对外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牌子,物价局并入发展计划局,保留物价局牌子)。这期间计划经济慢慢地减少了,市场经济越来越多地占据着经济主导地位。
--2012年3月机构改革,组建的洛南县发展改革局。“计划”二字完全消失,姚良、杨占武先后任局长(将粮食局更名为县粮食管理中心,事业性质、科级规格,隶属发展改革局管理;加挂物价局牌子;将挂靠原发展计划局的对外开放办公室整体划转招商服务局;2011年8月设立洛南县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中心,挂洛南县节能监察中心牌子,事业性质,科级规格,隶属发展改革局管理;2012年8月洛南县粮食管理中心更名为洛南县粮食局;2014年5月洛南县发展改革局加挂洛南县金融工作办公室牌子)。
--2016年7月重新核定洛南县发展改革局(洛南县物价局),詹绪民任局长。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机关内设综合办公室、发展规划股、固定资产投资股、社会发展股、农村经济股、区域经济股、以工代赈办公室(2017年6月撤销洛南县金融工作办公室牌子,工作职责调整到洛南县政府办公室;7月机关增设苏陕扶贫协作办公室,股级规格,设办公室主任1名;2018年6月洛南县发展改革局增设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办公室,为发改局内设股室)。
--2019年3月洛南县机构改革,继续保留洛南县发展改革局。詹绪民、张勇先后任局长(加挂洛南县秦岭保护办公室、洛南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牌子,为县政府工作部门,正科级规格,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职责由县行政审批局承担。不再保留洛南县物价局。2020年洛南县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设立洛南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事业性质,科级规格,隶属洛南县发展改革局管理。规范洛南县项目办公室名称为洛南县项目服务中心,整合洛南县开发性银行金融合作办公室、洛南县价格认证中心组建洛南县服务业发展中心,加挂“洛南县价格认证中心”牌子。撤销洛南县物价检查所,整规格划入洛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5月设立洛南县粮食稽查大队,在洛南县粮食局挂牌。2022年4月重新组建洛南县秦岭生态保护机构,在洛南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加挂洛南县秦岭生态保护局牌子。2023年6月组建洛南县国防动员办公室,在洛南县发改局挂牌)。
--2024年5月洛南县调整党政机构设置,洛南县发展改革局更名为洛南县发展和改革局,张勇任局长。撤销洛南县粮食稽查大队(在洛南县粮食局挂牌),执法职责回归局机关。撤销挂靠在原洛南县发展改革局的洛南县成本队。至2024年6月,洛南县发展和改革局(洛南县秦岭保护办公室、洛南县国防动员办公室、洛南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正科级规格政府工作部门,机关行政编制18名,设局长1名,副局长3名。机关内设股室:办公室、固定资产投资股、发展规划股、商贸流通股、产业发展股、农村经济股、社会发展股、秦岭保护股、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办公室(苏陕扶贫协作办公室)、物价及粮食储备办公室、国防动员股、成本调查股。下辖事业单位洛南县粮食局(参管)、洛南县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中心(洛南县节能监察中心)、洛南县项目服务中心、洛南县服务业发展中心(洛南县价格认证中心)、洛南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洛南县秦岭保护局)。
从梳理整合后的洛南县发展和改革局主要职责不难看到,当前和今后主要聚焦在: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大提交洛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负责监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研究宏观经济运行等重要问题并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负责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承担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的责任,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指导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承担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的责任,引导民间投资的方向;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宁洛协作,承担国防动员、粮食和物资储备、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价格认证等。
从洛南县计委,到洛南县计经委、洛南县发展计划局,再到洛南县发展和改革局,这一机构的职能调整背后,反映出的是县域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定位,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职能的转变。从计划经济时代的总设计机构,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阶段的混合性机构,再到市场经济阶段的宏观调控机构,县发展和改革局的职能也随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沿着历史的记忆,我们不难发现,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着眼于中国经济腾飞跨跃的改革发展雄图伟略,就已经在这个部门萌芽、生发、探索、突进,并描绘出未来的宏伟蓝图。
大事与奖励
洛南发改局编制的规划计划建功于洛南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从1955年开始,编制了14个五年规划70个年度计划,最建功于“十二五”“十三五”。“十二五”提出了“一市三基五业”(建设关天经济区三级城市,倾力打造关天经济区现代材料基地、绿色特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着力培育矿产加工、绿色特产、生态旅游、医药化工、造纸加工五大产业,推动洛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突破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的发展思路,2011年荣获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先进集体;“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现代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园区、新型城镇社区、精品旅游景区“四区”建设,倾力打造精美城市、精品景区、美丽乡村“三大会客厅”,努力实现山水美、城镇美、乡村美、生活美“四大目标”,打造商洛城市副中心、休闲美食健康城、循环发展示范县,加快建设富裕洛南、和谐洛南、美丽洛南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思路,引领了洛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
以工代赈在洛南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1984 年开始,修建了一批又一批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县乡道路、人畜饮水、小流域治理、水毁修复、农村通信、山地优势产业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覆盖16个乡(镇),惠及46万洛南人民。通过以工代赈资金的不断投入和涉农项目的持续建设,我县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全县农村的发展和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工代赈具有代表意义的项目有:2003年至2004年,投资100万元,新建洛南第一条省际连接公路,洛南县陈耳至河南灵宝市朱阳镇小河庄四级公路8公里;2004年至2006年,投资70万元,新建洛南第一座长171延米,高75米洛河口大桥,解决了灵口等三个乡镇群众通行问题;2005年通过发改局全体领导干部艰苦卓绝的努力,持续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完成了高质量的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方案,顺利通过省市发改委评审,使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首次在我县实施,当年争取投资450万元,使9个村258户1196人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地方的群众搬迁到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方,帮助其逐步实施脱贫致富,使以工代赈投资在我县首次突破千万元,实现了多年争取未果的愿望。
2006年至2008年县发展计划局被评为全省发改系统先进集体,2008-2010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创佳评差”最佳部门,2008-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十佳部门。
洛南发改局策划大项目争取大资金建设大项目支撑了洛南大发展。全县重点项目投资由1957年的9万元提高到2023年的210亿元,增长了233万倍。2013年编制的《洛南美·洛南梦十年纲要》、包装策划的“金属、非金属、新能源汽车、绿色特产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项目,被确定为“洛南县2013年十大亮点工作”。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争取资金先进单位、县级十佳工作部门;被市政府授予减碳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12月因争引资金成绩突出,洛南县政府给洛南县发展改革局记集体三等功。2023年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年获得中省政策性资金13.1亿元,位列全省前10,全市第一,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4.36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有力地保障了全县项目建设。2010年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建设100个重点项目,全市重大项目观摩取得第二名。自2015年以来,相继建成了一批重大项目。如馒头山生态园、奏唐街公园、张坪水库、县城南北过境路、鑫泰商贸城、莽岭绿道生态景区、县城集中供热、花溪弄,古城田园综合体品期项目、音乐小镇、博润公司微晶石、城西客运站、西北核桃交易中心,维维核桃深加工,环亚源综合利用产业园、洛南二中。2012年,全长9.87公里双向四车道的榆商高速洛南至商州板桥段建成通车,结束了洛南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洛南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和商洛半小时通勤圈。目前,规划建设的洛卢高速和榆商高速,总里程93公里,估算投资113亿元,全县“一横一纵”高速公路骨架正在形成。
2010年党建活动扎实有效,围绕建党九十周年,干部职工业余时间开展了持续近2个月红歌练唱,在全市发改系统红歌竞赛中荣获第一名。2011年,洛南县发改局在全市发改系统知识竞赛中荣获第二名;洛南县发改局授予市级文明单位;发改局被市政府授予商洛市“十一五”节能减排先进部门。
在实施脱贫攻坚战中洛南发改局有力有效地助力了洛南脱贫。2016年至2020年,在洛南县实施脱贫攻坚中,洛南发改局创新融资模式、夯实脱贫基础、做实脱贫产业,洛南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5年有贫困村143个,贫困人口8.64万,贫困发生率24.8%。作为县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协调部门,争取国开行两批产业扶贫贷款5500万元,支持两家农业龙头企业、2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2.5万户贫困群众逐步实现脱贫。以县城投公司作为政府融资平台,统一承贷,获得国开行贷款资金7亿元,支持全县14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使贫困村道路、人居饮水、环境整治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加快了洛南的脱贫进程。发改局包扶的贫困村灵口镇程湾村、麻平镇陈台村投资2000余万元,修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主导产业,开展扶智扶志,使两个村如期实现了“三年脱贫两年巩固提升”的总体目标。
洛南发改局不断推进深化改革激发县域发展新动能。“十二五”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十三五”改革,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重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六大重点领域改革。“十四五”改革,重点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稳妥化解债务风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农村闲置土地和撂荒地管理利用机制。统筹推进医疗、就业、文化、社保等各项改革,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行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在行政审批、投融资管理体制、供给侧体系改革等领域找准突破口,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洛南发改局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促洛南硬发展。县发改局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县域经济社会“软实力”的重要工作,成立全省首家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成功创建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县。创新实施“容缺受理”“审勘分离”“一业一证”等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跨省通办”“跨县通办”改革,办理“跨域通办”服务事项400余项,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难题。“一件事一次办”“一车式踏勘”“多评合一”“一业一证”改革做法被列为2023年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典型案例,获评全省2023年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一等奖。2023年,秦岭保护、粮食安全、节能减排等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综合考核排名全市第一,被评为全市县发改系统“先进单位”。
体会与感悟
我们在县发改局系统工作多年,有的同志甚至三四十年与县域发展改革同频共振,践行了洛南经济社会发展,对县发改局系统工作感悟颇深。
首先,县发改系统的工作在县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县域最高层面的宏观经济社会管理部门,发改局素有“二政府”的称呼,可见其地位和影响力。通过编制组织实施县域发展规划计划、策划实施重点项目和指导改革创新等,县发改系统不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进行引导,还能够对资源配置进行合理调整,促进经济社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作为县发改系统的一员,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县域发展战略的清醒认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县发改系统的工作需要与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县域经济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日益完善,涉及经济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也越来越多,因此,县发改系统需要与县经贸、农业、交通、城建、财政、科教、卫生、文旅等部门密切合作。只有通过与各部门的紧密合作,才能够形成合力,才能够推动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在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各部门政策的了解和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推动各项发展改革任务的顺利实施。
第三,县发改系统的工作需要紧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而传统产业也面临重大挑战。作为县发改系统的一员,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向,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注重引导和培育新的经济社会增长点。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中求得突破,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的变革。
第四,县发改系统的工作需要紧跟社会民生的需求。县发改系统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因此,我们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关注社会民生的需求,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和推动适应时代需求的政策和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会。在工作中,我们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倾听人民呼声,不断改进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第五,县发改系统的工作需要保持专业素养和严谨作风。作为县域的宏观经济社会管理部门,县发改系统的工作事关重大,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勇于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也要积极参与各种改革创新的实践,我们不仅要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形势,还要密切关注地方发展实际,确保政策制定既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又能切实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在工作中要注意细节,注重实际效果,做到科学决策、务实执行,为县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第六、在县发改部门工作是锻炼提升干部成长的平台。年轻人如果有机会到县发改局工作,首先发改局工作任务重、涉及行业广、时效性强,在能力素质上会得到很大提升,其次因为工作职责关系,经常有机会和兄弟单位、上级领导包括企业打交道,人脉资源比较丰富,也因此往往提拔会比较快。县发改局局长向来是提拔重用的热门人选,比如从八十年代起,李金文、杨吉元、何乐、罗存成、杨占武、詹绪民主任或局长都被提拔重用。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初入体制有机会到县发改局工作,是干部成长的重要机遇。
最后,在县发改部门工作需要责任担当和奉献。在县发改局是什么体验,过来人告诉你就一个字:累!工作压力大。县发改局是县政府主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工作部门。涉及经济社会方面的事项,可以说都与县发改局有关,县发改局责任和压力也很大,工作忙是必然的。为此不得不常年加班加点,“白加黑”“五加二”在县发改局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有一群心怀洛南、锐意创新、主动作为领导同志,如董发治、杨瑜平等优秀干部一直在县发改局工作40余年,张勇、李克荣、张明、汪安长、陈大明、张永宏、于开敏、闫政民、王苏政、赵波、贾会莉、宗博华等优秀局长(主任),以及被提拔并调离的陈永玲、杨超、何阳、王东等,还有赵一伟、张伟、彭莉、董文霞、王小民、王苗、赵红霞、路军涛等业务骨干,执着于发展改革事业,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工作着,他们认为能在发改局工作是他们的荣幸、骄傲和自豪!
高站位、宽视野,他们是编制并落实规划计划的生力军;
在状态,有激情,他们是谋改革促发展惠民生的先锋队;
重落实,敢担当,他们是稳增长抓项目控物价的践行者。
时间,将见证洛南改革发展的灿烂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洛南县发展改革系统这个重要的宏观管理部门必将汇聚起更加有分量有担当的磅礴伟力,洛南人民的美好愿景也必将在改革发展的新征程迎接璀璨的壮阔篇章。
洛南发展和改革局永远在路上!(撰搞:杨瑜平 陈大明 王 苗)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洛南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