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2022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报告
中共洛南县委 洛南县人民政府
(2023年3月)
市考核组:
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打造“一都四区”、建设“五个洛南”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稳中求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二、坚持人民至上,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二)就业帮扶持续深化。落实稳岗就业十二条措施,开展技能培训98期3564人,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及重点监测户535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9万人,拨付就业交通补助6273人38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1笔7620万元,为1096名劳动者追回拖欠工资881.39万元,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七)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严格落实“双查”机制和“快查快处绿色通道”机制,查处破坏秦岭生态环境案件75起,移送起诉12案16人,行政罚款190余万元。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挂牌成立,组建县水利投资集团和环保产业集团,全力推进黄龙河流域综合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启动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4天,矿山生态恢复16.34公顷,消除矿山地质灾害隐患2处,营造林9.7万亩,洛河等16条重点河流水质均达到功能区要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100%。实施矿业“五化”建设,39家矿业权正在有序退出。环亚源公司获评商洛市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示范案例。
三、坚持共建共治,社会治理更加有序
(一)基层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全面落实“人盯人+八抓八防”社会治理创新机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集中攻坚百日行动,创新“有事你找我”联系群众直通车机制,全县“九率一度”稳步提升。全面开展自建房隐患排查,消除经营性自建房风险隐患28栋。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1598”行动,闭库销号尾矿库15座,县公安局民警樊有宏当选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及电信诈骗专项整治行动,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更加有效。
(二)法治建设水平整体提高。印发法治洛南建设工作要点,创建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5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累计培养“法律明白人”1255人。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扎实开展法律“九进”活动,组织法治宣传活动169场次,进行入户宣传活动1.7万余户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2900余人次。充分发挥政法各部门新媒体平台作用,累计推送各类普法信息5427条,制作发布视频作品483件,为法治洛南建设营造了浓厚氛围。
(三)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紧盯国家和省上各类产业政策导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健全完善招投标和“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印发《县属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6个政策性文件,推动县级581项审批事项网办率达96.2%,90项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150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与华州区、富平县达成“跨区通办”合作协议,205项实现跨省办理,实现行政审批“一站式”办理。鼓励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民营企业律师服务团,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管理制度、防范法律风险、化解矛盾纠纷。在全市率先推行“审勘分离”工作模式,开展“一业一证”试点工作,90项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新增市场主体1969户,同比增长10.03%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四、坚持守正创新,党的建设纵深发展
(一)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深化。严格落实党管意识形态责任制,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和“4·23”学习日制度,大力开展“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制定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方案》《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等文件,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2次、交流研讨10次。组织开展36名县级领导、112名镇办、部门负责人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讨,持续加强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6个,组建志愿服务组织380余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万余场次。全年共有600余篇稿件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播出,采写刊发的《头雁领飞同奔富路党员驻村共建家园》《洛南高质量推进“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等稿件在《人民数字》《陕西传媒网》等媒体刊发。中国作协“
‘国之大者’
·生态秦岭”采访采风主题实践活动在我县进行。(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组织180多个基层党组织6600多名党员干部赴柞水县牛背梁进行现场教学和党性教育;组织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报告会,网络培训4期、集中培训55期,培训党员干部1.68万人次。开展“三百四千”等专题培训6期,培训领导干部3080人次。持续推行干部推荐“五层”模式和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八步工作法”,全年共调整干部123名,综合运用“三项机制”79名,占干部调整总数的64.23%。对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10名干部和16名公安干警优先提拔使用,建立完善科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表现档案437份。组织实施公务员职级晋升4批次325人,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320名。建立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招聘硕士研究生17名,招录专技和综合管理类人才254名,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专家人才201名。发放慰问金4.48万元,慰问各领域专家人才44人。
(三)基层组织建设不断突破。建立“三百四千”工程“754”推进机制,设立“红黄榜”推动工作落实,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创新“书记帮带工作室”“树旗评星”等党建项目,打造“党员驻村兴农”“头雁带富领飞”示范点48个,评选乡村振兴红旗村12个,培育“六星书记”16名,77名优秀村干部补贴上浮10%,为1363名村干部落实三险二补贴一体检。健全县镇村“1+2+N”服务群众体系,建立“三无”小区“一联双派双呼应”制度,实现“三无小区”清零。创新“1+4+N”党建模式,推进“党旗引领、快递进村”活动,建成村级红色快递驿站183个,销售各类农特产品39.2万件,受到省委组织部表彰,经验做法被《陕西日报》《人民周刊》宣传报道,入围全省创新奖评选。
(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推进。坚持纠“四风”树新风,大力开展以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干事活力、作风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四大提升”行动,排查整改作风方面重点问题305个,扎实开展雷雨陆邦柱刘春茂崔华锋严重违纪违法案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建立健全制度117项,对3批77名新任科级领导干部开展了任前廉政考试。坚持有腐必反、有案必查,处置问题线索479件,立案184件,结案176件,处分171人。全面启动廉洁文化展示、传播、示范、头雁、铸魂“五大工程”建设,组织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75余场次3500余人,举办了“清廉洛南”党纪法规知识竞赛,建成了景村镇御史村“家风家训馆”,打造“清廉单元”18个,建设“廉政口袋公园”7个,确立市级廉政教育基地1个,邀请全国劳模罗红柱开展“清廉棋”巡回讲解推广,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向纵深推进。
(五)深化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持续深化行政、经济、生态文明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水价、撂荒地综合利用等农业农村领域的改革力度。坚持把培养典型、抓点示范作为促进改革、推动落实、引领发展的重要举措,围绕基层法庭规范化建设,创新推出了“5+5”建设机制;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一个管理体系、设置两套管理机构、完善三重保障机制、建立四项运行制度、实现五个全面提升的“12345”工作思路,为全省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六)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支持保障人大、政协依法依规履行职能,纵深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县委常委会全年听取人大常委会党组和政协党组工作汇报6次,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高质量完成了全年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办结率100%,满意率98.5%。聚焦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及时配齐县统战事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全县16个镇办成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247个村(社区)配备统战工作联络员。强化各级党组织“四个纳入”“三个带头”,扎实开展统战学习宣传、联系交友、民宗管理、招商引资等工作,充分凝聚社会各界发展力量。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2023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一都四区”战略目标、“五个洛南”建设任务,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奋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