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工业、增投资、稳增长”措施持续发力,成效逐渐显现。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7%,增速比全省(7.6%)高3.1个百分点,比全国(6.9%)高3.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46.06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29.76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131.26亿元,增长8.8%。
一、运行情况
(一)农业形势稳定,粮食再获丰收。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工作牢牢把握“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体要求,强化规划引领,狠抓主体培育,优化技术服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85.15亿元,同比增长5.3%,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林业增速加快,牧业增速放缓。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农业产值41.18亿元,增长6.0%,林业产值6.84亿元,增长30.2%,牧业产值31.99亿元,增长0.2%,渔业产值0.33亿元,增长10.4,服务业产值4.80亿元,增长9.6%。
一是粮食产量平稳。风调雨顺,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夏粮丰收,秋粮播种期土壤墒情良好,有望丰收。夏粮产量为26.09万吨,在夏收农作物面积与去年同期下降1.3%的基础上粮食总产量增长4%,预计秋粮产量30万吨,增长10%。
二是畜牧生产略有回落。截止三季度末,全市生猪、牛和羊存栏分别为98.16万头、11.29万头和37.80万只,其中,生猪、牛、羊存栏同比分别下降4.9%、3.6%和1.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0.5和0.2个百分点。家禽存栏增长4.0%。肉类总产量10.59万吨,同比下降8.5%,禽蛋产量5.37万吨,同比增长4.0%。
(二)工业生产趋稳,产销衔接良好。将保工业增长作为全市经济稳增长的主要抓手,及时出台保产促销10条意见和13条措施,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03.02亿元,同比增长26.8%,增加值完成159.09亿元,同比增长18.1%,比全省平均水平(6.6%)高11.5个百分点,增速持续保持全省首位。
一是轻工发展快于重工。轻工业完成产值134.11亿元,增长37.7%,重工业完成产值468.91亿元,增长24.1%,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13.6个百分点;
二是股份制企业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完成产值33.62亿元,增长7.6%,集体企业完成产值2.14亿元,增长13.9%,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538.47亿元,增长29.6%,比规上企业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
三是中省市县企业同步发展。中央企业增长39.6%,省属企业增长15.8%,市属企业增长34.1%,县属企业增长28.1%。
四是产销衔接逐步趋好。9月底,全市规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2.5%,超年度目标任务2.5个百分点。
五是支柱产业带动明显。全市现代材料、现代医药、绿色食品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完成520亿元,同比增长26.9%,占规上总产值的86.2%,其中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分别同比增长25.1%、26.3%、43.4%。
六是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加。铁矿石原矿生产1482.37万吨,增长45.9%,五氧化二钒3.65万吨,增长30%,水泥262.32万吨,增长6.5%,精锌15.43万吨,增长36.7%,黄金7368.3千克,增长26.9%,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56.66万千瓦,增长18.6%。
(三)投资进度平稳,房地产增速回落。今年以来,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持经济稳增长的政策和措施,出台了《商洛市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对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实行扶持等政策,加大要素投入,狠抓投资增效,促使了全市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48.82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8.1%)高10.7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半年提升2个百分点,增速居十一个市区第七位,陕南第三位。
一是一产投资高速增长。扶农投资政策初步显效,提质增效效果显著,一产投资完成投资50.38亿元,增长67.2%。二产三产同步发展,二产完成投资185.25亿元,增长23.7%,三产完成投资313.19亿元,增长17.3%。
二是民间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以来,民间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全市完成民间投资266.14亿元,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8.5%。同比增长20.5%,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比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1.7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投资持续增长。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5.59亿元,同比增长36.1%,增速比1-8月份提高1.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依然保持全省前列。
四是房地产增速有所回落。全市房地产投资13.78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5.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6.9%)回落0.2个百分点。
(四)消费逐月回升,旅游发展良好。消费受大环境的影响总体乏力,增幅提速缓慢,但增速逐月回升。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9.71亿元,增长9.9%,增速比上半年(9.3%)提高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4.47亿元,同比增长4.9%,扭负为正,较上半年(-4.6%)提高9.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3.9%)回落2.7个百分点。限上分行业增速回暖,批发业实现销售额76.46亿元,增长5.0%,零售额实现销售额101.50亿元,增长21.6%,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7.45亿元,增长24.1%,住宿业实现营业额3.98亿元,增长13.1%,分别比上半年提高4.5%、1.5%、2%和2%。
旅游发展良好。前三季度,全市接待游客273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4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5%和14.05%。
(五)财政不断好转,信贷稳健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收支循环,确保财政应收尽收。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29.67亿元,同比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20.12亿元,同比增长4.7%。全市财政支出131.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其中民生支出105.95万元,占到财政支出的80.6%。
9月底,全市各项存款余额786.31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19.85亿元,同比增长13.0%,各项贷款余额328.10亿元,同比增长16.6%。
(六)居民收入稳增,物价涨幅趋稳。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拓宽城乡居民的创收增收渠道,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9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7元,增长9.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200元,增长10.9%。
1-9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1%,基本与前8个月持平。八大类商品和服务同比“四升四降”,其中,食品类、烟酒类、交通通讯类、居住类分别上涨3.1%、0.1%、0.3%和0.2%,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0.1%、1.6%、0.7%和0.1%。
(七)先行指标提升,支撑经济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17.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比上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建筑业营业税增长5.7%,扭转了前8个月负增长的局面,比1-8月份提高7.9个百分点;财政八项支出92.73亿元,增长16.2%,比上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200亿元,增长10.3%,比上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客货运周转量较上年同比增长11.9%,比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尽管全市各项经济指标趋暖,经济运行稳中有升,但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影响,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增长压力较大。一是工业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部分产品出现倒挂;二是经济效益持续走低,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三是部分生产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资金周转不畅。
(二)投资进度仍需加力。一是由于市场预期不确定,业主投资信心不足;二是环保、土地等趋紧,项目融资渠道不畅;三是投资增长后劲乏力,拉动经济增长力度有所降低。
(三)社零难以完成任务。近年以来,消费增速逐年下滑,增幅由2012年的16.4%,2013年下滑至13.6%,2014年又下滑至12.4%,到三季度增长9.9%。主要是政府大宗消费减少,民间消费意愿不强,限上商贸企业偏少。
(四)房地产投资依然低迷。受经济下行影响,房地产投资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下降2.3%;房屋销售仅增长2.8%;个人按揭贷款下降30%。
(五) 财政增收困难且县区发展不平衡。今年以来,全市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质量下降,增速普遍回落。工业,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税收收入整体下降,投资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作用明显消弱。而且各县区财税形势发展不平衡,收入进度差距不断拉大。1-9月份柞水县地方财政收入下降20.4%,而山阳增长32.9%,增速相差53.3个百分点。
三、全年预判
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10.7%,与上半年持平,较一季度(9.5%)提高1.2个百分点。初步判断,随着宏观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市场总需求扩大,系列“稳增长”措施逐渐发力,市场预期将逐步提升,社会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各部门的先行指标支撑力度加大,工业、建筑业和三产对经济增长贡献也将不断提高,经济总体形势仍将稳中向好。只要全市上下继续保持干劲不放松,下大力气抢进度,完成全年主要经济增长目标仍然可期。
四、有关建议
四季度是全市完成主要目标任务的关键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决战四季度:
一是精准发力,全力帮扶,力促工业稳中有升。切实将“稳工业”10条意见和13条措施落实到位,不断增强企业加快生产信心。全面落实《商洛市地方工业品促销政策》,促进企业快产快销,全力抓好工业帮扶和稳产促销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力争引进一些国内、省内有规模、带动大的企业进驻商洛。持续增加工业投资,用增量支撑工业较快增长。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不放松,确保企业生产平稳运行。
二是强化督查,狠抓进度,确保投资稳定增长。一是以国家宏观政策预调微调为契机,要争取快上项目、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同时抓紧后续项目策划工作;二是加快“五件大事”、“十大工程”和“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及十大棚改项目进度,有效带动全市投资稳定增长;三是建立重点项目督察检查机制,加大对重点项目的督查力度,协调解决项目进展中的问题,加快项目进度,提前竣工速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四是进一步下放权限,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引导民间投资较快增长;五是全力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促投资稳增长项目建设的紧急通知》,要迅速行动,强化管理,严格问责,力促投资有力拉动全市经济增长。
三是严格考核,加强培育,有效促进消费升级。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促消费稳增长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市政府《关于支持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的意见》,积极培育限上企业,增强促进消费增长动力。重点组织筹办商品促销活动,深挖居民消费潜力,采取有效措施将大宗政府消费留在商洛和深入推进旅游服务业一系列惠民措施,有效拉动消费规模,进而提升三产增速。
四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力以赴确保财政增收。各县区、各征管部门将四季度收入任务安排到月,落实到具体项目和责任人;继续实行市、县财税部门领导包抓收入责任制,包抓领导每月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协调、督促收入进度;各级征管部门加强收入情况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制定解决措施,提高组织收入工作的执行力和时效性;各级财税部门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协调、督促国土、工商、房管、交警等部门有效发挥收入征管的环节控制作用,增强征管合力,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