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8·06”特大暴雨洪灾的严重冲击,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上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追赶超越定位和“五项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县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稳中向好。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8.54亿元,下降1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93亿元,增长2.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3%;第二产业增加值43.19亿元,下降35.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4%;第三产业增加值52.42亿元,下降2.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2%。
全年全县新注册私营企业509户,新增个体户1739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2.39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2.63%。
二、农业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77亿元,增长2.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23.90亿元,增长3.0%。全年粮食总产量124735吨,增长3.2%,。其中,夏粮产量31749吨、增长6.7%;秋粮产量92986吨、增长2.1%。种植烤烟6.36万亩,实现产值2亿元,上缴烟叶税0.44亿元。
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9个,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4家。
表1 202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产量(吨)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124735 |
3.2 |
其中:小麦 |
15669 |
-3.0 |
玉米 |
82292 |
1.9 |
其中:夏粮 |
31749 |
6.7 |
秋粮 |
92986 |
2.1 |
油料 |
7174 |
-16.7 |
烟叶 |
9141 |
7.0 |
水果 |
5425 |
-46.7 |
蔬菜 |
169244 |
-1.4 |
中药材 |
40413 |
-2.5 |
表2 2020年林业生产情况
产品名称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造林面积(万亩) |
7.6 |
-3.8 |
木材采伐(立方米) |
6524 |
57.1 |
核桃 (吨) |
36677 |
-20.1 |
板栗(吨) |
1196 |
2.4 |
花椒(吨) |
152 |
-15.1 |
表3 2020年畜牧业生产情况
产品名称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肉类总产量(吨) |
12643.2 |
-23.5 |
牛肉(吨) |
1504.1 |
-15.4 |
猪肉(吨) |
9217.8 |
-23.1 |
禽蛋产量(吨) |
11394 |
-25.1 |
奶产量(吨) |
12 |
-33.3 |
牛年末存栏(万头) |
2.64 |
0.8 |
猪年末存栏(万头) |
13.15 |
1.8 |
羊年末存栏(万只) |
3.69 |
-3.7 |
家禽年末存栏(万只) |
119.05 |
-25.6 |
牛出栏(万头) |
0.97 |
-20.5 |
猪出栏(万头) |
10.98 |
-30.8 |
羊出栏(万只) |
2.8 |
-6.0 |
家禽出栏(万只) |
81.09 |
-13.5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5.99亿元,下降37.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9.1%。
全年新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户,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55.68亿元,同比下降41.5%。
年底,全县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9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39亿元,下降15%.全部建筑业实现增加值 7.20亿元,下降27.3%。
表4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2020年 |
比上年增长(%)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058082 |
-68 |
砖 |
万块 |
11673 |
-14.6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吨 |
0 |
-100 |
铁矿石成品矿 |
吨 |
116600 |
-2.8 |
铁精矿 |
吨 |
116600 |
-2.8 |
小麦粉 |
吨 |
2381 |
-34 |
建筑用天然石料 |
立方米 |
23037.7 |
-59.2 |
鲜、冷藏肉 |
吨 |
2709 |
-81.9 |
石灰石 |
吨 |
159579 |
-72.9 |
稀有稀土金属矿 |
吨 |
2123.45 |
-31.7 |
钼精矿折合量(折纯钼45%) |
吨 |
2123.45 |
-31.7 |
塑料制品 |
吨 |
17293 |
-71.4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8个,完成投资139亿元。泰华医药产业园、恒丰发泡陶瓷、维维核桃深加工、岭南食用菌等项目建成运营,环亚源二期、宝隆尾矿砂加工等项目加快推进。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25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民间投资增长7.6%,工业投资增长53.1%)。
表5 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
|
指标名称 |
总量(万元) |
总 计 |
1312508 |
(一)农、林、牧、渔业 |
102130 |
(二)采矿业 |
7630 |
(三)制造业 |
370895 |
(四)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00316 |
(五)建筑业 |
|
(六)批发和零售业 |
|
(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65462 |
(八)住宿和餐饮业 |
|
(九)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
(十)金融业 |
|
(十一)房地产业 |
122062 |
(十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45236 |
(十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
(十四)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477692 |
(十五)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
(十六)教育 |
15190 |
(十七)卫生和社会工作 |
5895 |
(十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
(十九)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
年底,全县在库资质等级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 10 户。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27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商品房销售面积7.78万平方米、下降2.9%,商品房销售额3.05亿元、增长2.1%。
五、商业贸易和物价
2020年底,全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24户,住宿和餐饮企业9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1亿元,下降19.8%。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3.73亿元,下降12.0%。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87亿元,下降18.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84亿元,下降23.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23.08亿元,下降18.1%;餐饮收入5.63亿元,下降26.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1.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6%,非食品价格下降0.3%;消费品价格上涨3.2%,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2%。
表6 居民消费价格八大类变动情况
|
上年价格=100 |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1.8 |
|
食品烟酒 |
107.6 |
|
衣着类 |
96.8 |
|
居住 |
97.8 |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0.5 |
|
交通和通讯 |
97.2 |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1.1 |
|
医疗保健 |
101.0 |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3.8 |
表7 商品零售价格变动情况
|
上年价格=100 |
|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
101.9 |
|
食品 |
108.5 |
|
饮料、烟酒 |
103.3 |
|
服装、鞋帽 |
96.6 |
|
纺织品 |
99.3 |
|
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 |
97.3 |
|
文化办公用品 |
98.2 |
|
日用品 |
100.3 |
|
体育娱乐用品 |
100.4 |
|
交通、通信用品 |
97.1 |
|
家具 |
105.2 |
|
化妆品 |
100.1 |
|
金银珠宝 |
112.6 |
|
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 |
102.0 |
|
书报杂志及电子出版物 |
99.5 |
|
燃料 |
95.0 |
|
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 |
99.9 |
表8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情况
|
上年价格=100 |
|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
102.1 |
六、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4.31亿元,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3.6%;地方财政收入2.81亿元,下降2.3%;地方财政支出38.87亿元,增长2.6%。
表9 2020年年末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
余额(亿元) |
比上年末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187.24 |
12.0 |
其中:住户存款 |
154.39 |
11.6 |
各项贷款余额 |
75.00 |
16.7 |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0年我县创建为“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全县现有各类学校255所,在校学生64825人,专任教师4688人。其中幼儿园106所(公办76所),招生5357人,在校学生15234人;小学121所,招生5610人,在校学生29904人;初中21所(含九年制3所),招生3794人,在校学生10949人;普通高中5所,招生1947人,在校学生6166人;职教中心1所,招生人数778,在校人数2390人;特教学校1所,招生4人,在校学生105人。
2020年,全县参加高考2323人,一本线上743人,增长15.4%;二本线上1875人,上线率80.7%。职教对口单招本科上线32人,上线率64%,增长12%。中考500分以上人数达到927人,增长38%,全市排名第三。创建市级健康示范校24所。
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198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强度达到0.07%。引进省市“三区”科技人才22人,选派县级科技特派员45人,反向科技特派员2名,组织参与省市科技创新重点活动8次;策划申报省市科技项目17个(其中省级8个),登记技术合同2项,技术交易额2150万元;组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个,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净增科技型企业16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
八、文化旅游和卫生
创建3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家。馆藏文物数量增加9组13件。《仓颉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民间剪纸》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新增市级第四批非遗名录8项。《草编》《挂面》入选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豆腐干》被授予市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全县非遗助推脱贫攻坚从业人员达到2.5万余人,累计带动1352户5774人贫困群众脱贫。
全县参合农民399798人,参合率为97.6%,农村贫困人口101594人,参合率为100%。统筹区域内新农合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79.4%,公共卫生项目覆盖率达100%。
九、环境和安全生产
整治秦岭生态“五乱”问题55个,取缔石料作坊27家,依法关停、拆除砖厂13家,植树造林恢复生态2000亩。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8%,污水处理率为96%。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4天。全县16条重点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洛河灵口出境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5起,死亡4人,受伤1人。按事故行业分: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2起,死亡2人,受伤0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2起,死亡1人,受伤1人;工贸行业事故1起,死亡1人。
十、人口
2020年末,全县总户数151346户,户籍人口454444人。按性别分,男性238661人,占52.5%;女性215783人,占47.5%。按年龄分,0-17岁占20.0%,18-34岁占24.5%,35-59岁占38.2%,60岁及以上占17.3%。
表10 2020年年末户籍人口及其变动情况
(县公安局人口统计年报数据) |
||
指标 |
单位 |
2020年 |
年末总户数 |
户 |
151346 |
年末总人口 |
人 |
454444 |
其中:男 |
人 |
238661 |
女 |
人 |
215783 |
其中:0-17岁 |
人 |
91081 |
18-34岁 |
人 |
111335 |
35-59岁 |
人 |
173479 |
60岁及以上 |
人 |
78549 |
本年度人口变动情况 |
|
|
出生 |
人 |
4820 |
其中:男 |
人 |
2539 |
女 |
人 |
2281 |
死亡 |
人 |
4279 |
其中:男 |
人 |
2446 |
女 |
人 |
1833 |
迁入 |
人 |
2297 |
其中:省内迁入 |
人 |
1969 |
省外迁入 |
人 |
328 |
迁出 |
人 |
4152 |
其中:迁往省内 |
人 |
3390 |
迁往省外 |
人 |
762 |
十一、人民生活
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31元,比上年增加995元,增长6.4%。其中:工资性收入5883元,经营净收入5529元,财产净收入380元,转移净收入4838元。
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31元,比上年增加1131元,增长4.5%。其中:工资性收入8817元,经营净收入10108元,财产净收入889元,转移净收入671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62元,比上年增加718元,增长7.4%。其中:工资性收入4025元,经营净收入2630元,财产净收入58元,转移净收入3649元。
全县城乡居民收入比2.56:1,较上年缩小0.07。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905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06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181元。
十二、社会保障
全年民生支出32.69亿元。建成农村幸福院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个。保障困难群众6.98万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9102.96万元;农村低保在册对象8670户25155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0489万元;保障特困供养对象2327户2415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534.06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5357户17831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863.9万元;保障城市低保对象2406户5307人,发放城镇低保障金3421.7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9099人1794.3万元。投入1500万元,为723名退役军人补缴接续了社会保险。
疫情防控成效显著,1000多名医护人员奔波在疫情一线,2000余名代购员、配送员奔波服务居家隔离群众,44家规模以上企业及时复产,4.6万名学生顺利复课,包火车专列“点对点”开展外出务工送行服务。
“8.06”特大暴雨洪灾灾后重建投入资金6.9亿元,修复水毁道路41条,整理过水农田3000亩,治理隐患尾矿库12座。发放救助资金440.3万元,临时救助16269人,安置受灾群众224户,改造危房493户。
指标解释:
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英文缩写统称为GDP。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个人包括城乡居民和入境人员,社会集团包括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期内居民家庭成员人均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体现各地区城乡一体的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变化情况。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陕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调查从2012年四季度起实施。
城乡居民收入比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用于观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注:
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4.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5.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6.相关部门数据来源干部门年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