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做优、做大、做强洛南核桃产业,努力建设关天经济区绿色特产基地,着力打造“国省名县”,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地发展现状:洛南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核桃产区,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核桃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止2010年底,全县核桃已发展到40万亩850万株,其中良种核桃18万亩550万株,实生核桃22万亩300万株。现有成片面积32万亩,占总面积的80%,零星折合8万亩,占20%,挂果树400万株,总产量5700吨,产值1.71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475元,户均收入1710元,核桃已成为洛南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全县现有镇核桃产业合作社19个,村级核桃产业合作社150个,农民核桃科技协会15个,发展人均30株的基地镇16个,人均30株的专业村150个,人均50株的重点户8500个。已建成千亩以上核桃基地52个,500亩以上60个,100亩以上151个。洛南核桃以其发展规模和效益,位居全省基地县之首,全国基地县第五位。
(二)核桃加工现状:洛南加工企业仅有飞鹏食品有限公司一家。只有30%的原核桃被加工成核桃仁,或者精选包装销售。深加工有待开发,加工增值潜力巨大。
(三)市场营销现状:洛南核桃以个体、民营营销为主,市场销售旺盛,价格稳中有升。近几年,除少量青果销售外,绝大部分以核桃取仁销售为主,产品以国内东北和东南沿海大中城市消费为主,也有部分核桃仁出口东南亚等国。
(四)技术队伍现状:洛南县核桃研究所承担全县核桃技术工作,现有职工13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6人,工人6人。另外19个镇站有50名技术干部兼管本镇的核桃产业开发工作。
洛南核桃产业经过历年的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管理粗放,效益不高。部分村民对发展核桃产业认识不足,资金、技术投入不够,致使粗放经营,科管水平不高。
二是品种混杂。现有实生挂果树中,夹隔占10%,小粒占10%,麻子厚皮占25%,畸形果占5%,劣种占一半以上;近几年大规模良种建园,因本县苗木供不应求,在大量外调中,难于甄别,导致品种混杂,良种化程度不高。
三是病虫害、晚霜冻害严重。危害我县核桃的病虫主要有“七虫二病”尤其是在每逢高温多湿年份举肢蛾(核桃黑)发生严重。据调查,在发生年平均受害株数达79.5%,黑果率达48.7%,个别重灾区株被害率达85%,果实被害率达74.3%,全县因此年少收核桃1500吨左右,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同时,晚霜、冻害也是造成我县核桃减产的又一重要因素。2005年至今,本县共发生3次大的低温霜冻,其产量均比常年产量减产一半以上,其中2007年几乎绝收。
四是技术力量薄弱,技术覆盖面小。县级核桃研究所,技术干部仅有7人,而镇、村、社三级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各项技术措施落不到实处,技术覆盖面小,科技含量低。
五是产业链条短,没有龙头效应。洛南县核桃常产3500吨左右,而70%的产量以原核桃出售,30%的以初加工品销售,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六是核桃特色文化不突出。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包装滞后。没有很好的挖掘“核桃王”、“核桃精品观赏园”等资源优势,没有开发出核桃特色旅游品牌或核桃旅游产品。
七是产业投入不足。近几年投资虽然有大幅度增加,但与产业的大发展,管理上水平,效益大提高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致使一些高科技、上规模、上档次、精品示范措施不能实施。同时,引进的实用技术、新成果推广缺乏动力。特别是良种繁育、高接换优、病虫防治、示范点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始终处于薄弱环节,制约了洛南核桃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发展前景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耕地54.5万亩,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1.1℃,无霜期195天,降水量760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45小时,属暖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土壤主要以棕壤、沙壤,少数为壤土。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川、塬、土坡遍及全县,生态条件极适核桃生长。核桃树在全县19个镇均有分布,其中重点镇15个,年产量达到15万公斤以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10多万亩的发展空间。四旁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广阔的市场前景。洛南核桃以果大、皮薄、仁饱、味香而享誉中华,产品供不应求。从市场前景看,国内、国际市场对核桃及其加工产品需求与日俱增,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年均涨幅在10%以上,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三)显著的医疗保健作用。核桃具有补大脑、美容颜、抗衰老、益心肺、助睡眠等食用和药用价值,是群众消费比重最大的坚果,随着社会对核桃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认识的提高,必将进一步拉动人们对核桃产品理性、经常性的消费需求。
(四)扎实的群众基础。核桃是洛南群众传统的栽培树种,也是经济效益最大的果品,广大果农在核桃经营收入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加之科技人员解决了良种化栽植及丰产配套技术方法,为群众规模化种植奠定了基础。
(五)良好的政策扶持效应。省委、省政府将商洛核桃产业发展纳入了陕西省果业发展规划,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为核桃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省发改委将核桃产业列入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予以重点扶持,省林业厅就支持商洛核桃产业突破发展制定出台了十项扶持措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我县设立了核桃试验示范点。县委、县政府把核桃产业作为洛南突破发展、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骨干产业大力支持。这些都为我县核桃产业大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
(六)较强的专业技术优势。洛南县核桃研究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名(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6名),专门从事核桃科研、试验、示范及新技术推广应用。先后取得了20多项科研成果,与西农大合作选育的西洛3号晚实良种被定为省级优良品种。目前还继续承担着全国核桃品种区域示范项目和省市高接换优项目以及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基地建设、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核桃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核桃基地建设项目。洛南县核桃所是全省唯一保存下来的县属事业性专业核桃科研机构,将为今后核桃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指导思想、规划依据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基地建设工程化的理念,以打造核桃“国省名县”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为支撑,坚持“栽、点、接、管”并重,“规模与效益相统一”,做细、做优、做大、做强洛果产业,努力实现“规模化栽植、标准化建园、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基地化生产、品牌化发展”的产业格局。
(二)规划依据:依据洛政办发[2009]179号文件《关于印发洛南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安排意见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部署全国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商洛市核桃产业2010—2015发展规划》,《洛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南县核桃产业2009—2012年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商洛市核桃标准综合体》,《洛南县核桃标准综合体》,以及洛南县农业、林业资源普查资料等。
(三)发展目标:采取“栽、点”并重,新建良种园25万亩,点播40万亩。到2015年,全县累计发展良种核桃80万亩1600万株,人均40株,株产值40元,人均增收1600元。核桃科管平均每年实施800万株。低产林改造实施10万亩。新建采穗圃1000亩,每年培育良种苗400亩,满足本县生产需要。培育3000吨龙头加工企业2个,实现产值2亿元。通过增加面积和加大科管,年产量达到15000吨,产值达到4.5亿元,连同核桃产品深加工达到6.5亿元,人均1600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产业发展。县上专门成立核桃产业领导小组,组建洛南县核桃产业开发管理局,专抓核桃产业开发工作。在各镇建立核桃产业管理站,在各专业村设立专职核桃技术员,建立一支专业技术管理队伍,全方位做好核桃产业发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确保核桃产业有序发展。
(二)科学规划布局,扩大种栽规模。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品种化栽植、批量化生产”的原则,以洛源、保安镇、卫东、永丰、四皓、城关、景村、古城、寺坡、三要、灵口镇、柏峪寺、石坡、石门、麻坪15个基地镇为主,在通市、通县、通镇、通村沿线迎川面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川原地块,实行集中连片栽植,建立高标准早丰优示范园,实行集约化管理,各基地镇要选择条件好的2—3个村,逐沟、逐块、逐塬、逐队进行规划,集中打造一批核桃专业村、核桃沟、核桃坡、核桃塬,整镇、整村推进,真正使核桃基地上规模、上档次,起到示范带动效应。每年建设良种核桃示范村10个,良种核桃标准示范园1万亩。在品种配置上,东路各镇主要发展鲁光、香玲;西路各镇主要发展辽核1号、中林5号;北路各镇主要发展辽核3号、中林5号。对于地形复杂、土地面积小的地段,以及“四旁”,实行带状或块状或零星配置,形成“小分散,大集中”布局,在种植方式上,以点播为主,随后嫁接改造成洛1、洛3等晚实品种。在低产林改造中,采取早实品种与晚实品种相结合、乡土品种与引进品种相结合、综合科管与高接换优相结合,坚持多措并举,努力提高产量和质量。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供高效服务。县、镇、村要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服务网络和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一是加快核桃科技信息传播与更新,确保信息畅通与交流,提高信息交流的权威性、适用性和时效性。二是依法规范良种苗木的生产经营活动,严格实行“两证一签”制度,提高苗木质量,确保苗木供应。重视和加强核桃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县上重点抓好千亩良种采穗圃和400亩良繁基地建设,满足我县有计划的良种苗培育、低改和栽植需要,坚决杜绝盲目外调苗木,引起建园品种混杂的现象发生。三是积极开展核桃良种的选、引育工作,加快核桃新品种选育步伐。四是加快核桃低产林改造步伐。在前两年示范推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提高改造成效。五是加快普及核桃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科学施肥、土壤改良、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间作套种、适时采收、科学调制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六是强力推进核桃标准化生产,全面实施洛南《核桃标准综合体》,按照“培土肥,重修剪,控病虫,产优果”的科管思路,规范丰产栽培技术方法,探索简便易行的病虫害防治新方法,强力推进核桃树整形修剪和土肥管理,扩大核桃专用肥推广面积,确保核桃丰产增收。
(四)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工作机制。按照政策要求,鼓励各镇以行政村、以流域为单元,依法土地流转,集中连片建核桃产业发展基地。在调整产业结构中,逐步推行“行业指导,市场运作,协会组织,大户带动,农民参与,公司经营”的发展模式。要在抓好核桃保险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广泛推行核桃保险制度,应对自然灾害风险,保障果农收入。
(五)健全市场体系,扶持龙头企业。依托我县已有的核桃交易市场,创建较为规范的核桃集散地和交易市场,引导更多的农产品营销企业在西安及周边地区设立销售窗口,把核桃产品逐步打入全国大中城市。积极发展县、镇、村核桃产业协会和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中介组织,推动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核桃产业化经营水平。利用核桃节、会, 宣传推介洛南核桃产品。加强核桃质量监督执法,规范核桃市场秩序,保护洛南核桃品牌。采取招商引资、培育现有企业等措施,整合龙头企业,培育2个集团公司,力争在3—5年内,形成加工产值达2亿元的龙头企业。
(六)加大产业投入,保障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参与核桃产业化发展,切实落实国家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对龙头企业在土地出让、工商登记、融资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并实行挂牌保护;在重点生态工程中,优先安排核桃种植,扶持农户发展核桃;鼓励干部职工和单位结对帮扶贫困户重点发展核桃。充分发挥各级林业技术单位在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开展技术承包和有偿服务、试验研究,缩短新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周期。从专业院校毕业生中吸纳新人充实核桃产业队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对核桃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更新技术,提高素质。积极争取资金,建立和完善县镇核桃产业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增强核桃产业发展后劲。开展科普教育,增强群众防虫减灾意识,全面推广防虫抗灾先进实用技术,积极组建各类实用技术服务专业队。加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统筹,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集中用于发展核桃产业,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七)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效应。加大“洛果”品牌创建力度,积极进行“洛果”品牌认定、评选和商标注册,进一步提升“洛果”品牌价值、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加强“洛果”品牌原产地保护,加快洛南有机食品认证,积极申报产地环境保护,为树立“洛果”品牌创造条件。建立网上交易平台,拓展交易空间,实行核桃及核桃加工品网上推介、网上交易。通过举办核桃节、会,建立核桃观赏园、制作核桃电视专题片、编排以洛南核桃为主题的文艺节目,举办新闻发布会,制作宣传广告等措施,形成洛南核桃特色文化。发展核桃特色旅游。开发系列核桃旅游产品,建立核桃精品观赏园,开辟“洛南核桃一日游”旅游专线,让旅客观赏核桃生态园、工业园、苗圃、“核桃王”,以提高洛南核桃的知名度,促进核桃系列产品的销售,带动核桃产业和第三产业突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