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大亮点 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十大亮点:一是县域交通显著改善。洛商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洛南不通高速的历史,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正在转化为竞争的新优势。二是城镇建设阔步挺进。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8.27亿元,同比增长30.5 %。全长18.8公里的县城南北过境公路开工建设,奠定了城市发展的大框架。垃圾处理、江滨大道、污水管网等一批重大市政工程建成投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县城活动全面启动,巩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通过省上复审验收。城镇化率达到45.6%,同比增长5.3个百分点。三是工业赶超初见成效。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1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29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2.66亿元,增长62.7%,工业增加值18.14亿元,增长44.4%,增速均创五年来新高。荣获“全省发展中小企业贡献奖”。陕西炼石有色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借壳上市,成为商洛市首家上市企业。四是农业强优成效显著。“洛猪”、“洛桑”、“洛果”、“洛烟”、“洛薯”五大“洛牌”特色产业实现规模、效益新突破,生猪饲养量达到125.61万头,外销仔猪65.26万头,分别增长13.23%和29.23%。新建桑园2.2万亩,养蚕2.03万张,养蚕张数同比增长141.6%。新建良种核桃园6.5万亩,点播核桃11.62万亩,核桃产量达到1.3万吨,增长8.3 %,占全市产量近三分之一。荣获“中国绿色核桃十强县”称号,洛南核桃地理标志得到国家认证。烟叶产量22.1万担,产值 2.32亿元、实现烟税5105万元,产值和烟税分别增长54.48%、54.46%。发展薯类15.5万亩,净增4.85万亩。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实现新跨越,成华公司洋芋精淀粉、天玉公司核桃综合深加工等农业龙头企业建成投产。五是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出台了《洛南县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和《洛南县争取资金考核办法》。成功招引硫酸钾、黄金深加工、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新项目落户我县。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4.59亿元,增长39.78%,位居全市前列。全市首家民间招商商会在洛南成立。六是民生保障持续改善。我县被正式纳入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参保人数26.2万人,参保率达98 %。新农合参合人数37.2万人,参合率达103.3%。全年纳入城镇和农村低保15970户41967人,发放低保金7209万元。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全面推进,移民安置楼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工建设移民安置楼16栋791套。占地800亩的阳光庭园保障性住房小区建成保障房29栋3980套271542平方米,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受到省市领导好评。七是教育事业谱写新篇。“双高双普”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全县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1621人,比2011年的1284人净增337人,创历史新高。洛南中学成功举办90周年校庆,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八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充分挖掘洛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华山夏都”、“汉字故里”两张王牌的基础上,推出“华夏摇篮”第三张王牌。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大进展,专家鉴定“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考古的发掘,其意义绝不亚于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相继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成功举办了河洛文化研讨会和“书画洛南•汉字故里”西安书法绘画作品展。19个镇文化站全部建成,设施先进的华阳影剧院建成投用。被省政府评为“省级文化先进县”。九是便民服务成果喜人。抓点示范推动年、便民服务加强年、五型机关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取得实效。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成运行,全年共受理群众申办事项15530件,办结15520件,办结率达99.9%,提供政策咨询22000件。十是社会管理全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
2、十件实事 2013年为民承诺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实施工业赶超工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80亿元,增长27.7%,实现增加值24.5亿元,增长30%,工业化率达到34.9%。新培育规模企业15户,全县规模企业总数达到40户。4万吨钾长石中试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工业三年赶超计划全面完成,力夺省政府工业增速大奖。二是实施城镇跨越工程。完成城镇建设投资2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48%。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县城南北过境公路建成通车,仓圣大道、八卦桥、华龙路桥、县城污水管网等项目建成投用,秦唐街、柳林大道、东石嘴步行街、东城区滨河东路、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月亮城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启动建设。三是实施农业强优工程。“五大洛牌”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实现新突破,农业三年强优计划全面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00元,增长18%。新认定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个无公害农产品,努力打造洛南核桃、洛南黑猪、九州缫丝、王岭红薯粉条、洛源豆腐干、巡检包谷糁等系列特色品牌。上半年建成鹿池川现代农业园区,年内建成4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争创2个省级百强社、3个市级示范社。四是实施旅游突破工程。全面实施旅游三年突破计划,深度挖掘河图洛书、仓颉造字、洛南猿人等文化内涵,加快培育“华山夏都”、“汉字故里”、“华夏摇篮”三大旅游品牌。以西路、北路、城周三大区域为着力点,阶段性推进“旅游十大工程”。力促洛河源、仓圣湖等旅游项目规划形成,景区内的子项目年内动工。完成老君山
3、“三超一补” 即新增产能抓赶超、开工项目抓赶超、启动项目抓赶超,实现以超补欠。
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从今年起国家实行城乡居民收入消费调查一体化改革,将原有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改为城乡可比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并从中分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原“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指标不再使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指原口径的农村居民纯收入+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财产性和转移性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指原口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实物净收入及服务。
5、“纳规” 指新建投产的工业企业,在连续正常生产三个月以后,超过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标准(即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并具备基本统计条件和要求的法人工业企业,按规定提供申报资料,经县、市、省、国家统计局审核审批后,进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并纳入国家规模企业统计范围。
6、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 这是市政府2012年提出的在全市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该活动分三个阶段(2012年为城市建设管理启动年、2013年为城市建设管理深化年、2014年为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实施,主要内容是:以建设“幸福商洛、最美城市”为目标,全面实施“六大工程”(规划引领、市政设施、交通畅通、舒适人居、环境提升和物流服务等六大工程),重点抓好“八项工作”(提升规划品质,打造秦岭最美城市;加快城市建设,打造关-天次核心城市;实施绿化净化,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实施亮化美化,打造光彩靓丽城市;整治市容市貌,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整治交通秩序,打造安全畅通城市;搭建文化展示平台,打造文明和谐城市;创新城市管理,打造现代高效城市),一年打基础,二年促提升,三年大变样。通过3年努力,新建续建城建各类工程项目93个,完成投资164亿元,城市规模迅速拓展,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绿色现代、开放和谐、文明宜居的城市新形象逐步形成。2013年的主要任务是在全市范围掀起城市建设管理活动高潮,“六大工程”和“八项工作”进入大干快上、竞相发展的新阶段。
7、万寿寺 万寿寺是洛南县历史上久负盛名、闻名遐迩的大寺,原址在县法院附近,占地300多亩,俗称西寺。拟在异地恢复重建。初选位置在谢湾镇樊村一组五台山,北连孔子公园景观体育园,西临抚龙湖,东望囫囵山。项目包括万寿宫、前殿、寝殿、山门和道路设施。
8、仓颉广场 位于西城区,占地10000平方米,西通华阳收费站,东连华阳大道(绕城北路),向南经仓颉大道(绕城西路)与谢湾路口的巨型汉字碑塔隔河相望。仓颉广场中心耸立一座高
9、龙马广场 位于西城区行政中心南侧,南至县河,北至行政中心,东至时代领域,西至孔子大道,占地2万平方米。以河图洛书文化为创意源泉规划设计:龙马背图出黄河,伏羲得之,演绎《先天八卦》;神龟负书浮洛河,大禹见之,创制《九章大法》。河图对洛书,龙马对神龟。东城规划建设神龟广场,西城规划建设龙马广场,以彰显“河图洛书源、灵龟负书地”影响力,提高洛书发祥地知名度,打造河洛文化独特品牌,积淀洛南华夏人文历史“文根”之沃土,铭刻华阳华夏人文历史“文根”之地位。
10、孔子公园 位于西城区南侧,东起西凤湾,西至抚龙湾,南到抚龙湖,北达河滨南路,总规划占地面积约4000亩,概算投资30亿元。主要项目有孔庙、文化体育中心、孔子小学、孔子中学、孔子酒家、翠屏棠娱乐中心、现代文化园(丝竹园)、六艺园地产、禅茶园地产、孔子家园地产、高端居住区、景观体育公园、五台山公墓等13个子项目。
11、华悦小区 位于县城东城区,华悦酒店南侧。南至果酒厂路,北至华悦路,东至洛洪路,西至东城大道。以皮革厂、果酒厂、消防队、城关烟站的59.3亩土地为主体,整合周边建设用地,建设一个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居住小区。规划建筑面积106534平方米,其中住宅92415平方米,商业14119平方米。
12、西寺小区 位于县城中心区,人民广场西侧,南至广场南路,北至华阳路,东至人民广场,西至建设路,拟整合区域内单位及周边建设用地,开发建设一个上宅下铺的巨型现代化商城。规划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6万平方米,商业6万平方米。
13、泰和小区 位于县城东城区神龟广场北侧。东至洛洪路,南至神龟广场,西至东城大道,北至刘涧社区新址。占地总面积42.05亩。规划整合泰和医院、刘涧小学及11户个人宅基地,为东城区配套建设一座二甲医院(19598平方米)、一座三星级宾馆(11029平方米)、综合商城(11808平方米),并开发建设住宅5栋(64071平方米)。
14、“一控二改三治乱” 是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创建活动的有力举措。“控”即城市规划区内建设要严格服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违规在建或已建成的建筑要维持现状,未批先建的行为要严格禁止;“改”即城区所有商品经营要按照城区市场划行归市的要求,必须进入相应专业市场;“治乱”即要下茬整治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占乱建、乱贴乱画、乱堆乱放等行为,着力改变城市形象。
15、“四整治两创建” 是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创建活动的着力点。“四整治”即市容环境卫生、市场划行归市、交通秩序和建筑工地大整治;“两创建”即文明机关、园林单位创建。
16、“三游一星”旅游蓝图 “三游”即度假避暑游、文化采风游和寻根观光游;“一星”即建设关天经济区三级明星旅游城市。
17、旅游“十大工程” 指交通先导、度假避暑、仓颉造字展示、河图洛书展示、洛南猿人展示、精品线路导游、酒店服务改造、餐饮服务优化、旅游商品开发和旅游服务提升等旅游十大工程。
18、生态县、生态镇和生态村 生态县、生态镇和生态村建设是反映一个县、镇、村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绿色名片和金字招牌。创建工作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3个层级。生态县建设包括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方面22项指标;生态镇建设包括环境质量、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三个方面16项指标;生态村建设包括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户饮用水卫生合格率等15项指标。通过生态县、生态镇、生态村建设,建立具有我县特色的区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19、文化事业“十大工程” 指核心价值引领、宣传舆论导向、文化魅力塑造、河洛文化展示、文化精品创作、文化共享惠民、文化产业提升、旅游文化突破、文化改革创新和文化人才培育等文化事业十大工程。
20、“五保合一” 指对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五个险种实行全程化、动态化、规范化的实时跟踪和经办服务管理,实现五个险种的信息采集、保费征缴、个人账户核算等各环节相统一的管理服务模式。
21、矿山“六大系统” 指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