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工作的意见
洛政发〔2011〕35号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根据中、省、市有关学校布局调整文件和《商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缩小我县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促进全县学校均衡发展,加大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布局科学、质量效益较高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使我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属地负责的原则。教育部门在认真调查、充分论证、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全县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镇政府负责按照方案分年度组织实施。各镇要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消除调整过程中的人为干扰。
(二)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学校布局调整应按所在地经济发展规划和村、镇建设总体规划以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办学条件、人口密度、学生来源,地形地貌、交通、环境等综合因素来确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科学制定布局调整规划,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做到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
(三)坚持稳步推进原则。学校布局调整应因地制宜,先建后并,稳步推进。并入学校不具备集中接收条件的,可通过逐年级分期分批撤并的办法实施。
(四)坚持注重效益的原则。中小学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布局调整方案实施,教育专项资金投入、设备配置、项目遴选,只限定在保留学校,县教体局等单位要按照布局调整总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建设项目资金,确保建一所,成一所,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过渡性投资只满足学校保安全、保运转的需求,从严控制投资规模。
三、目标任务
从2011年开始, 10年内,全县学校总数由现在的277所,调整到84所,其中高(完)中由5所调整到2所,初中由22所调整到18所,九年制学校由7所调整到3所,完全小学由151所调整到60所,逐步取消初小建制,适度保留过渡性教学点60个,职教中心保持不变。
(一)高中教育
高中校点总体以保证初中毕业生50%升入普通高级中学学习为需要,满足群众送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具体任务是在西城区修建与洛南中学规模相当的华阳中学,容纳学生5000人,达到省级标准化高中办学标准,取消完全中学建制,形成城区2所高中并立的布局,为提高教育水平奠定基础。
(二)初中教育
初中校点调整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提高规模效益为前提,撤并覆盖人口少、办学规模小、教育教学质量差的初级中学。初中学校规模一般不低于12班,学生不少于600人。对确有困难、人口较少的偏远地区,举办九年制学校,保证1.5至2万农村人口设置一所九年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在校生不少于300人。
(三)小学教育
小学布局调整坚持在办学有条件,质量有保证,学生不流失的前提下,扩大乡镇中心小学和完全小学办学规模,每个乡镇保留1所中心小学, 1-3所完全小学,全部建成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中心小学规模逐步达到300人,完全小学一般不低于150人。高寒边远山区行政村适度保留过渡性教学点60个,由镇中心小学或学区内完全小学统一管理。
(四)学前教育
建设东城区仓颉幼儿园和西城区华阳幼儿园,解决城区幼儿园园舍不足、班额过大问题;完成县幼儿园和镇中心幼儿园的改、扩建任务;充分利用现有农村闲置校舍和富余教师,完成村级幼儿园建设任务,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学前教育体系。2000人以上的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建设一所幼儿园。
(五)职业教育
加强县职教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由现在的4500人扩大到5000人规模。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做到既为县域经济建设输送大批适用的中级技术人才,同时又能够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六)城区教育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加快城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扩大城区教育资源总量,满足农村进城落户居民子女就学需求,实现城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显著提高的目标。一是完成育才城建设项目,建成可容纳5000人规模的华阳高级中学、2500人规模的华阳初级中学、1500人规模的华阳小学和1000人规模的华阳幼儿园。二是在完成育才城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撤并柏槐小学,将其改建成可容纳500名幼儿的公办幼儿园。三是引资修建东城区仓颉幼儿园、西城区华阳幼儿园、以及文圣名城、时代领域、清苑名居住宅小区幼儿园。四是完成特教学校建设任务。
四、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镇、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夯实责任,强化措施,精心组织,全力以赴把此项工作抓紧抓好。
(一)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行为
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主管教育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发改局、教体局、财政局、住建局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体局,县教体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策划指导全县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工作。各镇人民政府要把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认真研究和解决布局调整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稳妥推进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工作。
(二)盘活教育资源,综合有效利用
各镇要切实加强对学校资产的监督管理,对撤并学校的教学仪器、图书、体育器材、课桌凳、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等国有资产要进行清理登记,按“资产随学生走”的原则统一并入新校。撤并学校闲置的校舍和土地等不动校产,优先用于举办学前教育、农村职业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社会公益事业。确需置换转让的,必须在县财政局、县教体局的监督下,按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办理,所得资金全额用于布局调整保留学校建设。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平调、挪用、截留、挤占、私分撤并学校资产和资产处置收益。
(三)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工作督查
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各镇、县直各工作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通过有效方式广泛宣传,为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调整学校布局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工作。
县政府将逐级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工作纳入镇政府和相关部门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考评范围,作为镇、部门党政领导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查指导,严格考核奖惩。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