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
三产滞后,旅游短板是我县一、二、三产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了抢抓机遇,适时推动旅游业突破发展,迅速扭转我县三产发展滞后局面,实现县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织开展了旅游资源普查,策划包装了一批旅游项目,进一步明晰了旅游发展的思路,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上讲,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仍处于低层次起步阶段,从全省全市的角度看,我们的旅游仍是“短板”,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基本现状是:不能游,游不成,没有游。到“十一五”末,我县生产总值达到47.61亿元,其中三产15.54亿元,仅占3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亿元,旅游业增加值仅为0.2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足1.7%,占GDP比重约为0.5%,旅游业发展处于全省全市后进位次。总结分析滞后原因,主要症结:一是思想保守,二是资源睡觉,三是发展滞后,四是交通闭塞。
虽然我县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旅游仍具备特有的优势和条件。第一,最大的优势是避暑。我县年平均气温在11.1℃,夏季平均气温21.8℃,“凉、爽、润” 是几千年来人们对洛南气候的特点总结,既凉且爽,凉爽适宜,是天生的休闲避暑“夏都”。第二,最亮的特色是文化。仓颉造字首开华夏文明文字先河,河图洛书开启中华文化术数之源,洛南猿人与举世闻名的蓝田猿人同宗同源,洛南是中华民族的“文根”、“人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第三,最强的引力是离西安很近。西商、洛商高速公路即将通车,洛南县城距西安仅108公里,洛南至华阴、洛南至卢氏两条高速公路已列入全省招商引资规划,我县已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和“大华山旅游圈”,长期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有效缓解,发展旅游产业时机相对成熟,条件初步具备。
二、目标任务
(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划为引领,以招商为载体,以重点景区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改善基础设施为抓手,唱响“华山夏都、汉字故里、华夏摇篮”三大品牌,构建“三游一星”(度假避暑游、文化采风游、寻根观光游和建设关天经济区三级明星旅游城市)旅游蓝图,奋战三年,奋力实现五个转变,即由无向有转变、由说向做转变、由小向大转变、由零散向整体转变、由资源向产业转变,努力实现我县旅游产业突破发展。
(二)发展目标:按照“破僵局、动项目、能旅游、育品牌”的基本要求,经过三年努力,基本达到“客能来、人能留、还想游、滚雪球”的初级目标,进而带动和促进三产的全面发展。到2015年,全县集中建设1—2个重点旅游景区,启动建设3—5个重点旅游项目,形成一条与省市对接的旅游线路,建成一批星级酒店,组建一批旅游队伍。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4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6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占到4.4%,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27:41:32调整为16:49:35。
(三)重点任务:着力实施旅游十大工程,实现旅游突破发展。
1、交通先导工程:围绕旅游景区开发,重点抓好县城—洛源、洛源—霸源、尖角—石门、庵沟口—巡检公路提等升级改造保畅工程,庵沟口—石坡公路改造今年10月底必须完成,尖角—石门、洛源—霸源、县城—洛源公路要抓紧前期工作,积极申报争取国家交通扶贫项目和洛灵、洛华路列入国道建设补助资金。加快推进榆商线洛南至华阴段、洛卢高速早日启动建设。
2、度假避暑工程:以建设华山南区(老君山)、洛河源、花石浪水利风景区三大板块为重点,建设休闲避暑度假区。华山南区要以完善老君山景区、启动实施巡检历史文化名镇和华严寺迁建扩建为突破口,尽快形成看点。洛河源、花石浪要按照边规划、边招商、边启动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加快推进。到2015年,老君山风景区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抚龙湖景区扩大完善,洛河源、花石浪启动建设,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
3、仓颉造字展示工程:改造提升仓颉园,完成仓颉造字塔建设;完成保安仓颉造字遗址公园规划,力争启动建设;挖掘提升包装“仓颉”、“字圣”文化内涵,形成一批街名、域名、品名、店名及仓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书画洛南”品牌。
4、河图洛书展示工程:策划建设灵泉洛书发祥地开发保护工程,完成“八卦楼”建设,开发洛书纪念品,加强河洛文化研究宣传和推广,扩大提高河洛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洛南猿人展示工程:高度重视旧石器考古开掘成果,加大“洛南猿人”的开发宣传力度,加强对旧石器、新石器遗址的开发性保护,筹建花石浪洛南猿人(旧石器)博物馆,动工建设西寺春秋战国遗址公园,扩建完善县博物馆,完成旧石器陈列馆项目建设,增强洛南“人根”的认知度。
6、精品线路导游工程:开通县内一日游,即北线:县城至巡检老君山,西线:县城至洛源龙凤山,东线:县城至瓮沟一日游线路。积极开发西安—洛南—华山、西安—洛南—卢氏—栾川、西安—洛南—洛阳的旅游线路。将洛南融入周边和全国重点旅游线路。加快旅行社建设,加强导游队伍和人才培养。
7、酒店服务改造工程:加快华阳国际大酒店、花石浪大酒店建设,升级改造仓圣国际大酒店、洛南宾馆、信合酒店、华悦酒店等,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能力。
8、餐饮服务优化工程:结合重点景区规划,在县城和巡检、洛源、保安镇规划建设洛南特色美食城;加快建设城关、巡检、谢湾、保安、卫东等8个农家乐集群。包装开发“洛南十三花”特色饮食,定期举办特色饮食和农家乐厨艺大赛,培育洛南特色饮食文化。
9、旅游商品开发工程:突出洛南地方特色,集中研发一批以“洛字牌”、“华阳牌”、“仓颉牌”为主的旅游书画品、纪念品、消费品、保健品;改造提高现有的洛南奇石、根雕、花卉等专业市场,提高质量和品位;采取政策扶持引导,抓好现有旅游商品的整合,组建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开发公司,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交易市场。
10、旅游服务提升工程:精心谋划推介旅游项目,创作一批地方精品旅游文化节目;制定完善和推广旅游行业标准体系,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水平;建设洛南县旅游服务中心,加强旅游宾馆、饭店、旅行社、景区等标准化管理,着力改造软环境,提高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解放思想,形成共识。旅游是聚人气、增需求的产业,是拉动三产的“牛鼻子”,在第三产业里面最活跃、行业关联度最大、最能起到火车头作用,能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文化、商贸、城建、农业和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能推动第三产业占三次产业比重的迅速提升。我县第一产业基础较好,第二产业正在赶超,发展旅游促三产,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势在必行。全县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县委、县政府推进旅游突破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来深化认识,迅速形成重视旅游、大抓旅游、发展旅游的共识和合力,聚全县之力,推动我县旅游大突破、大发展。
(二)规划引领,项目突破。旅游是最具个性的产业,特色是旅游的生命线,只有特色鲜明、错位发展才能彰显优势,具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因此,要大手笔规划、大特色引领、大力度招商、大气魄建设才能真正推动旅游业的大突破。要按照“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要求,围绕重点景区开发,花重金,请高手,细策划,精包装,集中对华山南区、县城中心区、龙凤山西部风景区等旅游板块进行规划论证,逐一形成规划方案,集思广益,凝聚智慧,指导开发建设。要在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景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分期、分年策划实施具体项目,以项目来承载旅游的突破发展。
(三)政策支持,基础保障。要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对各类资本投资重大旅游项目,在规划、建设、用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重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功能,县财政每年筹措旅游发展专项基金1000万元。要加大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按照景区规划要求集中整合水、电、路、讯等各类资金项目,集中用于旅游开发。要把旅游招商作为招商重点,抽调精兵强将抓好专门招商、专项招商、专题招商。
(四)完善机制,加强管理。要坚持“党委统筹、政府主导、招商推动、社会参与、全民动员”的工作方针,积极探索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成立县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旅游发展工作,建立旅游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采取一个项目、一部规划、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组建旅游服务咨询中心和“农家乐”办公室,在重点景区成立景区管理委员会。
(五)人才兴业,宣传推动。旅游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建立完善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才培养机制,把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纳入全县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突出做好旅游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解决旅游人才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三年引进和培养旅游人才2000人次。要切实加强旅游宣传,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旅游交易会、博览会,大力宣传洛南旅游资源优势。每年举办1—2次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推出1—2个洛南旅游的专题片,在省级以上媒体进行1—2次专题广告宣传,开通洛南旅游网,搭建我县旅游宣传推介平台。
(六)落实责任,强化考核。要按照旅游总体规划和年度规划,层层分解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县旅游局要加强旅游规划和项目的调研协调,及时研究和发现存在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各镇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任务分工,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狠抓落实。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考核办要把本计划的落实列入重要工作内容,定期开展检查督查,各县级领导和部门要落实包抓重点旅游项目责任制,县上将按照项目实施情况分别制定具体的考核奖励办法,重奖旅游发展的有功人员,真正在全县形成一个关心旅游、大抓旅游、发展旅游的良好环境,推动我县旅游产业的大发展。